中国江苏网5月25日讯 “这条路确实难走,我捐一万块钱给你们修路。”前天下午,年过七旬的热心读者许老太,将10000块钱交给阜宁县硕集社区阳光村四组(原丁荡村)村委会主任徐秀珍。这笔钱是儿子给她的孝敬钱。
5月16日,《阜宁东沟丁荡村民盼望捐助圆筑路梦》在本报刊出,许老太读了这则消息后,打电话给记者:“我想去丁荡村,为修路出把力。”她说,40多年前带几个孩子生活在农村,深知道路难走给村民和孩子带来的种种不便。丁荡村民出行难的境遇,触动了她把儿子孝敬自己的生活费捐助修路的心思。
前天下午,负责筹款修路的退休干部吴正恩陪同许老太前往丁荡村。吴先生说丁荡村是他的老家,原属硕集镇,前些年撤镇并村,被合并改为硕集社区阳光村四组。丁荡村只有500名村民,地处偏僻,加上历史原因,村道失修出行难已困扰村民多年。
当天下午3时许,小车开进丁荡村,在破损的砖块路颠簸着前行,向村西走不到200米,砖块路又变成泥土路,路面狭窄,小车无法通行。许老太随吴先生下车步行,把随身带来的一万块钱交给村主任徐秀珍:“希望你们早日修好路,让大家能顺顺当当走路。”
徐秀珍拉着她的手说:“你把儿孙孝敬钱捐出来,真是雪中送炭,我代表全体村民感谢您!”
村民李付开得知许老太捐款,激动地说:“您老人家积德行善,我们非常感激。”他的孙子在硕集小学上学,二三公里的路程,一遇阴雨天泥泞难走,送孩子上学成了很头疼的事情。这次集资修路,他挤出多年储蓄,把2000元交到村部:“只要能修好路,我多出点钱心甘情愿。”
在家带孩子的夏国巧走过来,向许老太作揖称谢:“我家住在村子最北边,门口的路真难走。您大老远来送钱帮修路,真是大好人。”她家是困难户,这次也捐钱修路了。
“上面下拨百分之七十五资金,村民自筹百分之二十五资金。”徐秀珍说,根据修路方案,1200米主道和400多米分道将铺成水泥路面。总共需要自筹资金14万多元,已经筹集13万元,还差一万多元。
“村里困难户多,自筹资金有困难。恳请爱心人士能像许老太一样继续捐助。”徐秀珍说,村民已商定:等村道修好,在村中心位置竖一块功德牌,把捐款者的名字刻在上面,引导大家积德行善,让后人记住他们的善举。
许老太摆摆手:“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不要留名。”她表示会再想办法,动员亲友捐款。
有意捐助修路的读者,请联系:15261989099(吴先生),13770088256(记者)。本报将继续关注修路进程。(程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