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省考面试结束 外地考生真不少喜欢上盐城而报考
2018-05-14 11: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4日讯 5月12日~13日,2018年全省考录公务员盐城考区面试在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今年我市考生总人数较去年略有增加,达2444人,为近年来面试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才选拔、竞争型人事考试。考题虽然在数量和结构上较往年没有什么变化,但考生普遍反映,题目更加新颖鲜活,偏重认识实践,非常“接地气”。

  考场:立体式监测警戒让舞弊无处藏身

  5月12日、13日两天,记者携带相关证件进入考点后看到,这里的安保措施做得非常严格、到位。南门、西门均有安保人员值守,陪考人员都隔离在考区围墙警戒线以外,面试区、候考区、考务工作区三个区独立开来,相互隔离、全面封闭。每个区域都有安保人员在岗在位尽职尽责。

  考前,所有的考官、考生和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所有手机均被收存,面试结束后方可领取。考场除了警戒线隔离外,电子监控探头、无线电监测设备相互配合协作。考官、考生背对背“双盲”抽签分组,只有各自到达抽中的考场开考后,双方才能相互见面。每个面试室都有7名考官以及计分员和监督员,其中外市交流考官一名。

  据悉,此次面试共设置了49个面试室,安排了56名监察员和65名安保人员。为确保面试工作公平公正,所有工作人员考前都签订了《诚信承诺书》。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公安、无线电管理、交通、供电等部门建立了考务协作制度,考前开展多次警示教育、考务考纪培训,要求“不碰考纪红线、不踩考规底线、不触违法高压线”。

  考题:综合考查各项能力“以民为本”答题得高分

  5月12日的考题有4个,第一题关于“井底之蛙”与“鸿鹄”。题目大意是一只井底之蛙苦恼地对鸿鹄说,它也向往碧海蓝天,但没翅膀,没法跳出深井。而鸿鹄说,你有优势可游可弹跳,可借助雨天井水上涨跳出狭小天地。请考生结合工作谈一谈想法。

  对于这道题,走出考场的考生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考生小凌说,就这题他回答了“理想与奋斗”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外部条件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其实与刚入职的公务员处境很相似,在基层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蓄经验和能量,抓住机会来提升自己。”考生小王说,他在某个事业单位已经工作了3年,考题设置和自己的心态差不多。自己每天要处理大量纷繁复杂的事情,常常患得患失。回答这题,也让自己平复了心态,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务实的心态干,在实践中长真知。

  “今年的考题鲜活,完全‘反套路’,在辅导培训机构学到的几乎没有用上。”考生小彭来自江西吉安,她是第一次来盐城考试,“与前几年的江苏面试题相比,今年的题目更加接地气,综合考查了我们的应变能力。”

  5月12日面试题中,还有一道以“新征程新作为”为主题的演讲题。“这种题目江苏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了,一看到当时就有点晕。”考生小严说,从思考到答完一题只有5分钟,时间非常紧迫,要紧扣主题演讲,考查的是即兴发挥、现场演绎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辨析力。

  “村里主要负责人都不在家,作为副手你如何妥善处理4个问题?”面对这道题,面试得了80分的考生小唐说,事情得分轻重缓急,答这题时,首先要有代入感,考虑到溃坝的事情最急,需要首先安排人员处理;帮扶对象已经住院,可以缓一缓再去看望;对待媒体采访,诚恳表明积极配合的态度,再向村负责人请示下一步行动;至于领导视察需要陪同,在大坝危机处理后再去,但要做好解释工作。这题考查的是凡事要按照轻重缓急、民生至上的原则处理,反映的是应急处理和统筹处理能力。在基层工作中,最有可能遇到这类事情,他能得到这样的高分,估计将“以民为本”的思想融入考题有关。

  5月13日的面试题中,反驳“人工智能危及人的生存地位致使失业人群增多”、就“坚韧与执著”为主题发言,也让考生感觉非常鲜活。

  考生:外地考生真不少喜欢上盐城而报考

  两天的采访中,记者接触到了不少来自河南、四川、江西、山东、福建以及东北三省的考生,他们大多坦承:看中了盐城的魅力和发展机遇,喜欢上了盐城,愿意来这里工作。

  考生小侯是黑龙江人,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她是独生女,这次报考的是某管委会职位,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面试。“齐齐哈尔与盐城都是丹顶鹤的故乡,两地因为丹顶鹤结缘。我也想到这座美丽有活力的城市工作。”小侯说,这次面试她也得到了78.4分的好成绩,基本断定可以入职。“盐城和哈尔滨两地有航线,将来也可以将父母接到盐城来。”

  这次面试和以往一样,考生在答题结束后都会等待报考同一职位的其他考生出场,然后相互间交流。来自山东济宁的小李和江西的小王同时报考的是某法院一职,在核对分数后,几乎确认同时考中。“这次报考前特意了解了一下盐城,觉得这里空气好、经济发展势头也不错,有机会入职可以发挥我们的特长,为建设美好盐城出力。”小李说。

  记者还采访到一对有缘的考生,来自大丰的小孙和来自建湖的小王。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村里任职五年和六年了,连续三年报考的都是同一职位。“在基层工作这些年,对父老乡亲有了深厚的感情。相信无论是否考中,我们都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更好,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一线贯彻落地生根,奉献自己的力量。”

  多个报考乡镇岗位的考生表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愿意扎根基层、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干一些事。(张勇峰)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