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盐城这个劳务输出大区如今招工难 镇村都有招工指标
2018-04-09 08: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9日讯 4月初,记者在盐城市盐都区采访时,听说该区最近引进了来自苏州的一家大型精密仪器制造企业,这家企业投资100多亿元,给出的薪资不低,却出现招工难。区里只好给镇、村下任务——每个村必须完成10个人的招工任务。

  记者有点将信将疑:盐都区一直是劳务输出大区,十几年前每年春节一过,区里就要组织千人出征行动,租大巴车将外出务工人员送到苏南、上海等地,还给每人发100元作为路上的伙食费。现在本地企业怎么就招不到工人了呢?带着疑问,记者跑了三个乡镇。

  张庄街道紧挨城区,两年前建了双创园,现在进驻了12家企业。走进君华光电公司,迎面碰到生产经理刘元开。记者问,你们企业缺工人吗?“缺啊!”刘元开说,现在企业只有16名员工,还缺20人。企业主要生产钢化手机薄膜,产品不愁销路,就因招不足工人,新的生产线也不敢上。“我们企业对工人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多少文化,只要视力好、手巧就行,女工的月薪也有4000来元,可还是招不到。”

  旁边是盛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母公司在常州,主要生产平衡车、高空升降平台等。企业营运总监刘古林说,企业一期需要80名员工,二期需要140名,但招了好几个月才招到60多人,用工缺口很大。“企业薪酬水平与常州的一样,技术工人月薪5000元以上,普通工人3000元以上。”他说,照目前这个形势,估计二期投产时招工更难。

  正好有一名工人来找刘古林,记者拉住他聊了起来。这名工人叫徐卫坤,今年35岁。

  “现在收入怎样啊?”记者问他。

  “我夫妻俩加起来每月收入接近9000元。”他说,以前他夫妻在无锡的超市工作过,还在工地上打过工。孩子还小,只能让奶奶带。现在夫妻俩都回来了,他当技术工人,妻子做检验,连60多岁的老母亲也在企业食堂烧饭。以前一年只能回一次家,现在下了班一家人可以团聚。他还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虽然不大,可是日子过得比以前踏实多了。“企业还让我劝朋友回来,在家门口上班呢。”

  张庄街道靠近城区,那么,偏远一点的乡镇,企业也难招工吗?记者来到楼王镇,直奔万富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找到公司副总经理陈刚。一提到招工,陈刚就说,真难啊。企业现在有60多个工人,主要生产小型柴油机、微耕机,订单很充足,产品往往供不应求,就因为生产线开工不足。“每次招聘会我们都参加的,可是能招到的不多,现在还差20名工人。”他说,缺人影响开工量,现在哪怕是实习生他们也欢迎,照样发工资。

  44岁的女工范以胜就在这家企业工作,她说,以前跟老公一起在苏州工地上干活,两个人加起来每月收入5000多元,现在老公还在苏州,月薪4000多元,她在家门口企业上班,月薪交过五险后到手2200元,孩子上小学六年级,为了不让孩子做留守儿童,她两年前就回来了。“现在老公也想回来,村里也动员他几次了。”

  楼王镇人社中心主任薛鸿鸣是近十年劳务变迁的见证人,他说,以前他的任务是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找工作,现在变成动员他们回来。目前镇里有大小企业120多家,达到一定规模的有60多家。“完成区里下达的招商任务比以前容易多了,关键是招工难。”他说,今年春节,他和同事到每个村摸底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包括在哪就业、从事什么行业、工资多少等,并动员各个村的书记牵头建了几个微信群,通过微信向在外就业人员介绍本地缺工情况。前不久,区里从苏州引进的那家精密仪器制造企业要招工,下达到镇里的任务是招满280人,他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现在这批工人大多数去苏州培训了,小部分在本地待岗,待岗工资每天93元,“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稳住这些工人别外流。”他说,粗略统计了下,本镇企业还缺工200人左右,他们还得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他们回来。

  大岗镇是盐都区的工业强镇,这里的企业缺工情况更严重。走进位于该镇双创园的江苏启程电热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里忙碌的绝大多数是女工。公司总经理程超见到记者就倒“苦水”说,企业今年春节后才开工,生产为空调企业配套的零部件,开出的工资不低:五险之外,月薪3000元以上,每天工作8小时,可是就这条件也没招满工人。因为订单多,企业马上要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又需要60名工人,现在就在为招工发愁。他听说本地企业在湖南、江西那边招了不少工人过来,过年时不少企业为外地工人订好了回去的机票、备好了盐城的土特产,甚至连春联都给买好了,就是希望他们节后回来。“如果本地招不到工人,我们也只能去外地招了。”

  回到区里,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很多企业转移到苏北,加上本地企业也快速增多,盐都区的用工荒其实两三年前就出现了。“这是甜蜜的烦恼。”这位负责人说,这样的趋势,要求企业改变用工习惯和心理,善待每一名回乡就业或外地过来的工人,“好在现在多数企业都已明白,招工难,务工人员已占据‘有利地形’了。”(朱新法)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