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甘港“老家”招牌响
2018-02-08 08: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甘港村建成中国东台村史馆和百坊园、百果园、百草园、花坊诸景区构成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区。

  中国江苏网2月8日讯 隆冬时节,走进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老家”旅游景区,青砖黛瓦上还有没消融的积雪,成片随风摇曳的芦苇,构成了一幅别具里下河特色的水乡冬景。

  “老许,又在炒米糖呢。”2月5日中午,甘港村党委书记刘怀仁一踏进景区百坊园就闻到股香甜味道。

  “可不,临近春节,游客又多起来了,我炒的糖糕和老唐做的豆腐百叶都不够卖的。”62岁的许明才一边快速地翻炒着锅里的米糖,一边招呼刘怀仁吃糖糕。

  “刘书记来啦,我这儿刚煮好的豆浆,快坐下喝一口暖和暖和。”看到刘怀仁一行,隔壁做豆腐的唐俊高赶紧端来刚出锅的豆浆,“刘书记来有啥事儿不?是不是咱们景区春节的活动方案定下来了?”

  刘怀仁和同行的村主任朱来兵相视一笑。“还是老唐厉害,一猜就知道我们来的目的。”说着,朱来兵拿出一份景区节庆活动方案递给两位老手艺人,“我们就是来请你们帮着参谋参谋的。”

  逢年过节搞活动是甘港村的老传统。甘港利用地处城郊、紧邻国道的优势,围绕“生态家园、乡村旅游、特色市场”的发展定位,以中国·东台村史馆和百果园、百坊园、百草园为主体,集中展示农村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朱来兵话音一落,许明才和唐俊高就放下手里的活,聚拢到方案前仔细看起来。听到这边的讨论,隔壁酒坊、手工坊的业主们也都纷纷凑了过来。“看样子今年春节咱又有得热闹了,估计这五六天卖的酒得赶上我一个月的量了。”酒坊老板邹玉兴乐滋滋地说。

  聊了两个多小时,刘怀仁和朱来兵记下不少意见和想法。“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看来我们发展旅游观光产业的路子走对了。”在甘港做了24年党委书记的刘怀仁,对推进特色产业与田园乡村协调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里下河田园乡村的信心更足。

  “要不是村里发展旅游业,打响甘港的名气,我的‘甘港大米’哪能卖这么好?”趁着说话的间隙,村民冯友成把刘怀仁拉到一边,商量起米厂想上新设备的事情。

  2007年,冯友成创立了甘港玉缘精致米厂。一开始规模很小,加工的大米主要在周边镇村卖,米厂真正打开市场是在2009年村里建起国内首家村办村史馆以后。看着村里游客一天天地多起来,冯友成盘算着上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老冯,这是好事情,村里肯定支持!”听了冯友成的想法,刘怀仁当场表态。

  村里的支持给冯友成吃了一个“定心丸”,离开时还不忘叮嘱了句:“刘书记,春节活动有啥我能帮上忙的尽管招呼。”

  在村史馆的基础上,甘港村打造了800亩的老家乡村旅游景区,先后获得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仿佛一夜之间,随着甘港“老家景区”的名气打响,“甘港大米”“绿满园蛋品”“甘港生猪”等特色农产品都打开了市场,广受上海、浙江、苏南地区游客的欢迎。

  从一个负债累累的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国家生态村、省文明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旅游业对甘港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真是说到了我们心坎里。”刘怀仁表示,将大力挖掘村名村史、家风家训、名人轶事,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叫响“甘港生态旅游”招牌,让村民在产业链上收益。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