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5日盐城讯 2月2日上午,盐城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广场人头攒动,来自省市林业局、南京大学的领导、湿地专家与当地群众和志愿者共同参加2018年“世界湿地日”活动。这仅仅是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的一个剪影。自2015年以来,九龙口湿地公园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建湖县委、县政府绿色立县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湿地生态优势,科学规划,强势推进,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九龙口湿地公园正抓紧最后冲刺,确保一次性通过国家湿地公园挂牌评审。
坚持规划引领,让湿地公园赢在起点
面对周边生态湿地旅游同质化竞争的态势,九龙口湿地公园将规划编制列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湿地公园党工委书记唐坤同志说:“思路决定出路,规划决定未来,必须请一流的团队高起点编制规划,湿地公园建设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为此,九龙口湿地公园在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专门聘请国家林产工业设计院编制了总体规划,同时经过广泛筛选,确定南京大学专家团队编制湿地功能区详规。2017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的部署后,九龙口湿地公园更加认识到自身在江淮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地位,主动与林业主管部门对接,迅速启动规划修编工作,适度拓展湿地公园核心区空间,优化各功能区布局,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后,九龙口湿地公园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加强立项监管,坚决杜绝项目突破规划底线的现象。
重抓生态保护,筑牢湿地公园的生态屏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九龙口湿地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在的九龙口人想起这段历史仍然扼腕叹息。近几年来,九龙口湿地公园坚持“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的原则,以保护湿地为已任,采取多种措施,全力组织湿地保护“四大”行动。一是房屋征收和安置行动。对核心区范围内规划拆迁的农户实行整体房屋征收、异地集中安置。目前,累计完成房屋征收683户,投资1.6亿元新建安置小区,所有征收户都在一年内住进新房。二是湿地修复行动。结合全省里下河湿地“退渔还湿”项目,争取各方支持,先后收储塘口2000多亩,全部进行拆圩修复。对湿地保育区内退化区域,补植芦苇、香蒲等植被1500多亩,有效地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加强芦苇养护,轮番收割芦苇5500多亩。新建湿地林带2000多亩,为鸟类提供成片的栖息地。三是水体清洁行动。对连通湿地的林上河、城河等九条河流进行彻底疏浚,累计完成土方20多万方。全面清理私搭乱建,在湿地核心区迁移破船、拆除鸭棚。落实专人进行水面保洁,购置专业机械船只常态化清理水生杂物。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让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四是湿地联合执法行动。湿地公园成立综合管理大队,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执法,驻点湿地开展巡查执法,依法打击电力捕鱼、非法捕鸟、违法围圩养殖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行动。几年来,湿地公园查处各类破坏湿地资源违法案件40多起,其中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的4起。加强对湿地公园范围界线和权属的管理,向社会公示湿地公园的边界,并标桩立界。
加快项目建设,完善湿地公园的各类功能
近年来,九龙口湿地公园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功能配套,有效发挥湿地公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扩建双向四车道的九龙大道,实现公交班车直达九龙口。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新建生态停车场和3A厕所,语音导游、无线网络、监控全部配套到位,湿地公园配套设施达到4A景区标准。加快湿地景观项目建设。引进江西客商新建精品荷园,种植太空莲花、加工荷莲制品,2017年6月底建成开放,成为湿地公园又一特色景点。在湿地保育区东侧新建滨湖景观带,种植景观花木,保证湿地公园四季景色常新。加快购置休闲游乐设施。湿地公园先后购置单人、双人自行车200多辆,电动船10多只,竹排10多个,同时在节假日租用滑翔机,推出“飞机空中看九龙”特色旅游项目。加快科普宣教,完善科研设施建设。在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建设湿地宣教馆和湿地鱼类观赏园、湿地植物观赏园、水上森林公园、湿地生态观鸟园演变五个湿地功能片区。湿地公园与盐城师范、中小学校及社会团体合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湿地宣教活动。加大科研监测投入,新建科研监测站,在高校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开展鸟类监测、水文水质监测、湿地生物监测与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为湿地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正乘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深度融入江淮经济区,为绿色建湖建设再作贡献。(徐东亮 胡存楼 刘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