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滨海县公安局“乡情·家”警务助力大走访
2018-01-17 10:2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还卫东 滨公轩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17日盐城讯 去年以来,盐城市滨海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拓宽以“回老家、走乡邻、认亲戚、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乡情·家”警务创新活动,全警围绕六项职责任务,做实六个规定动作,推进“上门入户”工程,助力大走访活动,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进一步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夯实防控体系建设的根基,县局被表彰为全省优秀公安局,上半年县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达97.5%,列全市第一。

  以倾注乡情为纽带,政策法规送下去,社情民意带上来。一是多形式宣讲党的政策。宣讲好党的政策,宣传好党的声音,是大走访工作第一步。民警上门走访时,向群众介绍开展大走访活动是省委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受到群众的大力欢迎。逐户发放《暖企惠民大走访,干群同心齐断金——致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把中央精神和各级党委部署要求带下去、把政策支持带下去、把关怀温暖带下去。宣传解读“十三五”期间全县战略蓝图,动员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新创优勇争先,苦干实干促发展。

  二是零距离倾听需求呼声。坚持尊重群众,贴近群众,访民计民生,问企业需求。走访村居群众,民警通过走乡邻、认亲戚,缩短群众与警察的心理距离,走访企业单位,民警主动送服务、办实事。针对群众受教育程度不一,交流沟通可能存在障碍的实际,安排客籍民警与滨海籍民警同组走访、青年民警与老民警同组走访,并组织学习一些农村行话俚语,提高与群众交谈的艺术,掌握与群众交流的方法。通过警民真正交心,警企真情交流,增强了受访者对走访人员的亲切感、信任感,群众敞开心扉讲真话、消除顾虑提建议,从而向民警吐露需求呼声,主动建献良言。

  三是大力度开展心防宣传。民警在走访群众时,在宣讲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的同时,通过“心防体验车”村村行,发放宣传手册、警方提示单、通报发案形势等形式,向群众宣讲法律常识和防盗、防骗、防火、防事故、“反邪教”等安防知识,并集中组织部分群众到平安体验中心观摩,通过真实案例展示,让群众置身场景感受,传播了平安文化,增强了心防体验,提高了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能力,而且还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去年3月份以来,全局组织心防宣传活动35次,受教育群众达16000余人次。

  以信息采用为抓手,防控基础再夯实,服务水平上台阶。一是广采基础信息。围绕“乡情·家”警务部署的走访群众、采集手机号码、物建信息员、收集社情民意、开展防范宣传、帮助解决困难等六个规定动作,结合大走访要求,全面采集受访对象身份、家庭、通讯、工作等基本情况信息,应用县局研发的“微警通”,使用手机现场采集上传至县局数据库。“微警通”带有地理位置定位功能,同步将地理坐标传输到后台,保证了走访的真实性。去年3月以来,全局公安民警已应用微警通采集上传基础信息12000余条,上报情报信息132条,通过走访获取情报协助破获刑事案件45起。

  二是深化社会动员。通过深化“乡情·家”警务推进大走访活动,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在走访对象中物建了一批情报信息员,在重点群体中发展了一批为我所用的特情,指导组建企业巡防队、护卫队,指导社区组织居民巡防,帮助成立“红袖标”义务巡防队、“平安梦”治安志愿者、“夕阳红”老年守望队等16个,壮大了群防群治力量。在走访企业时,督促企业单位安装视频监控,在走访群众时,针对易发案部位,并向群众宣传“花钱买平安”、“科技保平安”等理念,有力推进了技防建设。

  三是竭力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问需求呼声、问发展良策的同时,设法为民排忧解难,主动送温暖关怀,送真情服务,厚实了群众基础,赢得了群众回报。民警在走访中,主动了解企业对公安机关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简政放权等方面的迫切需要,搜集群众关于户籍、车管、出入境办事需求,现场解答群众办事办证咨询问题92个,预约派出所为行动不便人员上门补证换证拍照37次,真正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去年3月以来,全县公安机关通过大走访,直接服务企业260余家次、群众30余万人次。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人民群众得实惠,公安队伍受教育。一是防控质效提升。通过大走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治安管理薄弱环节,梳理归并并集中推送至治安、刑侦等警种部门,组织重点整治攻坚,有效清除治安隐患。民警在走访时,及时向企业、群众通报治安形势及发案情况,指导有重点的开展巡逻防范。今年以来,全县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5.6%,其中侵财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0.9%,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期间,全县违法犯罪警情、刑事发案同比分别下降38.8%、93.8%,受到县委书记的批示肯定。民警依托“微警通”开展信息采集、治安管控、阵地控制,录入“乡情·家”警务模块,并向群众通报发案情况,收集违法犯罪线索,助力打击破案,有力推进了侦防一体化良性互动,发案少、破案快的防控质效日益显著。

  二是干事状态提升。“乡情·家”警务实施主体为全县公安民警,实现机关基层参与全覆盖、城镇农村全覆盖,与大走访活动要求、目标相适应,较好地推动了作风转变,在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状态显著提升,积极主动思考为群众化解难题,在全局上下掀起比作为争进位、比特色争创新、比状态争奉献的热潮,全局上下扬起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主动作为、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为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四项建设”、提升公安工作质效、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县局作为唯一的县级公安机关在全市公安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民警张珍巧、汤洋洋先后获评全国、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三是社会评价提升。民警开展“乡情·家”警务,通过亲情沟通、主动汇报和积极宣传,拉近了群众和民警的距离,广大群众感受到公安机关亲民务实的作风,加深了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增强了警民的互信,有效促进了警民关系的和谐。通过领导下访、民警走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活动办进行反馈,由活动办向相关单位下发工作提示单,竭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信访接待总量同比下降30%。“乡情·家”警务与大走访活动的有效融合,既使民警受教育、作风大提升,又让群众得实惠、企业增信任,形成了基层添活力、社会真欢迎的叠加效应。(还卫东 滨公轩)

标签:
责编:戚阜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