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盐城一市民爱好收藏古砖
2018-01-15 17: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方正心在安置从工地上捡来的断砖残甓。

  中国江苏网1月15日讯 收藏陶瓷、玉器、书画的文人雅士常有耳闻,而收藏古砖的人却不多。家住盐城市区幸福路127号小巷内的方正心就是一名古砖收藏爱好者,已收集刻有“盐城县”“阜”“阳山”等字样的古砖。在方正心眼里,这些不起眼的断砖残甓都是珍宝,上面的铭文、纹饰更是令他着迷。

  建筑废墟中淘来“宝贝”

  近日,记者路过市区幸福路127号看到,此处正在拆迁,一位市民细心地把一块块砖垒起来,并用席子遮挡,在拆迁废墟旁把断砖残甓保护好,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些小青砖最少有一百年的历史,敲击发出的声响依然清脆,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这位市民叫方正心,此时,他准备将找来的“宝贝”安置到临时的“家”。

  方正心收藏砖瓦的临时安置点是一间位于幸福路127号的居民房,里面各种砖瓦、瓦当琳琅满目。方正心告诉记者,这些砖瓦是他花了3年时间,从各个拆迁工地上寻来的。“幸福路127号附近是古代明城墙西门,在唐朝、明朝、清朝时期此处叫做‘小瀛洲’,是古盐城最繁华、商埠最集中的地方,应该有很多古砖。”方正心拿起一块刻有“阳山”字样的砖头说,这块砖是在挖掘机下捡来的。

  “这块地槽砖有人说是唐朝时期的,距今有600多年了。”方正心介绍,去年4月份,他在市区县前路盐城宾馆游泳馆工地上寻找到一块铭文为“盐城县”的古砖和一块地槽砖。此处是唐代盐城建县县衙遗址。次月,扬州一位文物商人找到他,出价收购这块地槽砖,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管多少钱,也不能让盐城的‘宝贝’流失外地。”

  不仅要收藏还要解读

  在方正心收藏的砖瓦中,不少刻有“盐城县”“阳山”“阜”等字样,这些砖上的文字是何意思,引起方正心探究的兴趣。他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在明朝为了防止倭寇侵犯建城墙,就已经采取“实名制”。城墙砖由各地生产,必须有名字刻在城墙砖上,哪块砖有问题,就找那里的负责人算账。“城墙砖上刻有‘阳山’,可能就表示这块砖是当时的阳山生产的。”

  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猫脸、猴脸、龙凤、祥云……瓦当上有各种动物纹、文字纹等花纹,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这些纹饰有的抽象,有的活灵活现,多与先民的生活、信仰有关,令人浮想联翩,这就是古砖的魅力所在。”

  古砖大小不一,大多是长方形,也有几块楔形砖,还有些是残缺的断砖。方正心介绍,根据砖的用途不同,形状也略有不同。“古砖文化博大精深,我想来解读它们。”

  为了研究每一块古砖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方正心往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普普通通的砖块在方正心眼里就是一本本书籍,蕴藏了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如何让古砖“活”起来?

  “我准备把老家伍佑的房屋装修好,将这些古砖安置到新家里,筹建民间博物馆,集中展出,供他人免费参观。”对于收藏的古砖,方正心有了初步的打算。

  而方正心的好友胥阿军却认为,收集到这么多古代砖瓦不容易,应该让古砖“活”起来,留住盐城的历史和记忆。“盐城古代的物质遗存很多,如古代石器、古代乐器、古代农具……不但要让它们‘活’起来更要‘火’起来,让市民了解历史。”胥阿军说,可以选择个合适的地方,将古代砖瓦展出,水街和新建的盐城明城墙是比较合适的地点,应该把散落在民间的物质遗存集中起来,供市民参观。

  让古砖“活”起来,方正心期待市民给他建言献策。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