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0日讯 记者12月18日从盐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聚一高”主题和“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五个一”战略工程,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非车产业贡献增强,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角。
据统计,1至11月份,全市非车产业实现开票销售3671.5亿元,同比增长18.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2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比重从去年底的74.7%提升到85.8%。九大行业中,机械装备、化工、建材、轻工、冶金等五个行业的开票销售增幅超过20%,分别是28.8%、24.4%、49.5%、33.5%和31.8%。
创新经济引领发展。创新发展,不仅支撑着我市非车产业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还助力非车产业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份,全市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50亿元,同比增长1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8%。另有数据表明,今年全市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共有422家,其中首次申报312家,比上年增长近50%;全市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增长也继续列全省第一。
信息产业增长迅猛。今年以来,我市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成效明显,1至11月份累计实现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47.2%。其中盐城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建成和在建多层厂房达130多万平方米,累计签约入驻66个手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项目,推动了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视听、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项目的集聚发展,初步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品牌整机、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研发的全产业链条。
重大新兴产业项目迅速崛起。全市在建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22个,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新兴产业,一半以上来自新能源及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截至11月底,投资超百亿元的东山精密电子、投资30亿元的远海科技、投资26亿元的江苏般若电子、投资10亿元的领胜城科技(江苏)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投资20亿元的江苏丰盈科技、投资12亿元的盐城天合国能光伏、投资10亿元的紫光股份等一批新能源及装备产业项目纷纷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