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盐城警方问计“聪明大脑”治理“城市交通病”
2017-12-14 10: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柱军 张天鹏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14日盐城讯(卞小燕 王柱军 张天鹏)在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创新的大潮中,作为城市治理重要内容的交通治理,如何安上“聪明的大脑”?近日,在中国·盐城首届城市交通治理论坛上,来自全国智能交通领域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智慧出行如何破题、“城市交通病”如何治理给出良方。

  知拥控堵,需要一支“体温计”

  城市快速发展,堵点成痛点。2015年11月13日18时许,盐城市区大雨倾盆,正值盐城市实验小学召开家长会,由于通行条件受限,道路严重堵塞,并逐步蔓延,最终导致市区内多条主干道发生大面积交通瘫痪,部分路段拥堵长达3个小时。

  出行难,更直观呈现在一串比例失调的数字上:截至2016年底,盐城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比2012年增长近1.5倍;常住人口100万人,增长16%;汽车保有量25.9万辆,增加近100%;道路里程743.6公里,增长21%。相比之下,市区停车位总量约9.7万个,车均泊位比例仅0.37,远低于一般推荐的1.2-1.3;市区高峰时段主干道通行速度仅28公里/小时。2016年,市区交通警情7万余起,比2015年上升37%。

  如何破解畅行需求和滞后的交通供给矛盾,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去年建高架,明年迎高铁。宏观抓有效供给、中观抓区域整治、微观推路长制管理,目的只有一个,增强百姓出行获得感。”盐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巧全说,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要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型,建立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迫在眉睫。盐城的“一座城”发展战略,更需要用科学、发展、世界的眼光精心打造现代交通体系,尤其是运用大数据的智能交通。

  “借力智能交通,将科技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于‘执法管理、勤务指挥、交通控制、停车管理和便民服务’等公安交管多项业务领域,城市智能交通在交通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陈玉峰说,从全省公安交通管理来看,城市智能交通应用已逐渐由之前的概念化和抽象化转变为当前的实战化和具体化,城市交通管理正经历从“传统经验被动管理”向“现代智能主动治理”的创新与变革。

  “一线城市建得早而显得杂乱无章,更新换代慢。北京多套信号控制系统并存,但都各管各;在广州、深圳,老式电子警察仍占主流。但在二三线城市却有优势,智能交通起步虽晚,但建设规范,有章可循。”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余志认为,盐城如果用上智能这支“精准的体温计”,凭借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交通拥堵成因进行科学研判,整改乱与错,可知拥控堵。

  治疗“交通病”,要共享也要跨界

  “小区停车位不够怎么办?”“下班时间路堵不堵?”“能不能提前知道下一班公交车的具体到站时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说:“破解城市居民关心的交通难题,已不再是传统交通指挥方式所能驾驭的。”

  “城市交通病”如何解?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朱昊通过典型案例,提出用智能手段共享资源缓解停车难。上海浦东新区源深体育中心运用智能化停车,770个车位24小时对外开放,同时给周边居民提供250个全日包月车位,月收费500元,供不应求。徐汇区枫林国际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不仅为周边小区提供数十个停车位,同时通过第三方APP公司,与街道、房管局、小区物业沟通,使用APP软件进行共享停车位,资源用足了,停车方便了。

  “在道路停车综合治理上,同样离不开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如道路交通状况分析、供应和需求缺口、道路停车位的设置等。”朱昊建议,公共停车信息联网,建设和完善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加强数据资源汇聚、数据共享、数据质量管理等工作,需要政府协调推进,同时建立政企合作的公共服务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共享还需跨界。要破解停车难,促进停车服务与出行服务、商业服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跨界融合,以及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停车行业转型升级也要跟上。停车不难,路畅无堵,智能交通正用科技照亮现实。

  智能交通,合力才能迎未来

  我们拥有的交通大数据“足够大”吗?北京最堵限行日,背后的精准量化分析能做到吗?公交出行者进入和离开公交系统前后,“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如何解决?在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研究员张可看来,目前,交通运行动态感知能力不足,还无法支撑门到门多方式全出行链一体化精准服务。

  2015年11月13日至15日,北京市三元桥实施旧桥拆除、新桥安装工程,因事先致函各大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并及时告知施工动态,利用社会渠道扩大公众服务面,政企联动在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上主动探索,取得良好效果。张可说,交通参与者、运载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环境等四大要素要达到全面动态感知的理想状态,最需要构建政企联动的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而不是不同主体各自为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信息化手段支撑的新业态,社会信息资源发展迅速,导航众包数据、手机信令数据,个体出行数据,都可成为感知体系的新来源。专家认为,只有当政府部门、交通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建立全社会交通资源统筹利用机制,感知交通的时代才能真正到来。

  9月28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说,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成为城市交通治理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新方案旨在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融合各部门、各企业的交通数据,共同完善智慧出行发展环境。“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提出交通强国的战略要求。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要率先突破的领域。依靠新技术,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中国才能由交通大国成为交通强国。”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