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12月6日盐城讯(记者 程光)昨天下午,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副处长李一宁一行,来到盐城就省级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开展实地考核验收。经省委组织部公开评选,盐城市共有8个支部书记工作室和9个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列入候选名单。其中就包括盐城高新区潘黄街道新民村兴民草莓合作社党支部。

当天下午,李一宁一行来到支部书记工作室听取了相关汇报,随后又到草莓基地采摘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兴民草莓合作社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聚焦“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服务为民”,坚持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兴民草莓合作社党支部将党建融入到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各项工作中,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办”,逐步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高效农业、联动推进乡村旅游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党群关系融合的强村富民之路。

说起这个远近闻名的党支部,就不得不提他们的“领头雁”——董兆付。这位干了几十年农村工作、看起来十分憨厚的中年汉子在带领百姓致富方面却有着极为灵敏的“嗅觉”。2008年,董兆付和村干部们决定,借鉴外地村庄发展经验,利用新民村靠近市区的地理优势,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让农民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然而,真正推行起来难度很大,董兆付看到村民们都在观望,决定从我做起,自己投资建设14个草莓大棚,并请来市农科院专家驻村指导。第二年,董兆付的草莓丰产又丰收。村民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但要建大棚种植草莓,就需要大片土地,这时,连片流转土地成首要问题。起初,不少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租金拿不到,董兆付向农户承诺土地租金由他担保,让农户吃上“定心丸”。土地流转出来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他就和村干部一起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接着,村里又筹借200多万元帮助村民解决建设大棚的初期投入。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为了服务种植户引导产业发展,新民村党总支因势利导,指导种植草莓的4名党员在产业链上成立了“盐城市兴民草莓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近几年又先后在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等群体中择优培养发展了4名党员,同时成立了草莓、葡萄、火龙果、哈密瓜、农技专家等党小组,为种植技术推广、产业的壮大发展以及后期书记工作室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董兆付带领支部一班人通过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引进筹建智能化大棚,种植特色果蔬,与下游企业建立联系,采取“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打造新型产业基地,实现全村100多农户发展规模种植,户均20亩以上,年收入20万元以上。建有农家乐、休闲茶吧、北京庄园、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新民村采摘观光,农户的“钱袋子”不断充实。2016年新民村实现人均纯收入达26060元,远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新民村被评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园区被认定为“中国草莓产业基地”“全国鲜食葡萄示范区”。董兆付本人也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候选人、省“科技致富明星”、“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江苏好人”、市“第八届劳动模范”,获2016-2017年度省农村基层党建工资突出贡献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