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盐城蔡晓农寻失联40多年的发小“小袋子”
2017-12-06 10: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6日讯 曾打成一片,一起玩耍的发小,大院中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们,如今天各一方,40多年后的今天,如果能再次相聚,何尝不是一种欣慰和幸福?昨天,在盐城市建筑设计院工作的蔡晓农与记者联系称,他特别想念从小在老公安处一起长大的发小,真心盼望能与他重聚。

  遗憾

  失联40多年无法寻找

  “你好,我想找一找曾住在老公安处的发小,小名叫‘小袋子’。”昨天,市民蔡晓农通过微信与记者联系称,这些年,他特别想念从小一起玩的小伙伴们,随着电话、网络等通讯方式的发展,他已陆续找到了20多位从小生活在一个大院的小伙伴,但记忆中一位小名叫“小袋子”的发小一直没有办法寻找,他想通过盐城晚报帮你找平台找到“小袋子”。

  据蔡晓农介绍,他1960年出生在滨海县城,但不久父亲调往地委组织部工作,母亲调往地区邮电学校,故全家都搬到了盐城,住在地委机关干部宿舍区——老公安处,在那里,他认识了很多同龄小伙伴,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小袋子”是小时候比较玩得来的小伙伴。“他的大名可能叫许志勇,后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家下放到永丰公社,以后再也没有联系了。”蔡晓农说,那时候通讯不怎么发达,大家都很小,也没想到留个联系地址,长大后,尽管时常想起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日子,但要寻找起来却是非常难,“没有头绪,不知道怎么能找到他。”

  难忘

  大院中有趣的童年生活

  “我们小时候一个大院里的孩子,父母大部分都是客籍知识分子,来到盐城后,我们除了掌握了父母家乡的方言,还会说盐城方言,时间长了,我们虽然说的是盐城方言,但也夹杂着父母家乡方言的元素,听起来很有特色,在大院里生活过的孩子都能听出来,有时候这也成为我们辨别大院里孩子的一个方法。”蔡晓农说,长大后,只要听到这种口音的方言,就知道对方曾在大院里生活过。

  蔡晓农告诉记者,小时候大院里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记忆中老公安处院落很大,东到儒学街,西到解放路,南到陆公祠(包括陆公祠),北到粥厂巷。广场西面和南面都分布着很多排宿舍和有其他用途的房子,整齐划一,是典型的部队规划。”蔡晓农说,上完幼儿园后大院同龄孩子几乎都在同一时间上了小学,那时大家功课都不怎么多,下午放学后都来到广场玩乐。男孩子大都集中在一起玩弹玻璃球、架起一条腿斗公鸡和踢毽子,滚铜板和铁环也是大家喜欢的游戏。女孩子基本都在一起玩踢毽子、跳绳、扔沙包,以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记得许志勇个头蛮大的,他玩斗公鸡最厉害。”蔡晓农说,直到傍晚,各家家长出来喊各自的小孩回家吃晚饭的时候,小伙伴们才依依不舍地拿着手中的玩具回到家中,喧闹的广场才会安静下来。

  “现在老公安处的大门大变样了,以前大院门牌号是儒学街10号,现在已改为23号了,不过依旧保留着‘市级机关老公安处住宅区’的字样。”蔡晓农说,闲暇时,他会到这里走走看看,每次看到此处醒目的铜牌,都有种回家的感觉。

  期盼

  早日与儿时小伙伴相聚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但儿时大院的往事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蔡晓农说,老公安处大院里广场上的趣事,充满着儿时的欢乐,是一段深藏在心田里的温馨、甜蜜、美好的记忆。近几年,他通过多种方式寻找,终于找到了20多位儿时小伙伴,两个月前,他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时常在群里聊聊近况与往事,如果大家都有空,也会约个时间来个小范围的聚会。

  蔡晓农告诉记者,大家在一起聊天时,也会提到“小袋子”,但都不知道怎么能找到他。“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他的大名可能叫许志勇,1958年出生,他的父亲名叫许勤,原来在地委机关工作。”蔡晓农说,“小袋子”的兄弟姐妹很多,他应该是男孩中排行老三,他母亲来自农村,当时家中经济并不富裕。

  如果您认识“小袋子”许志勇,或是知道他的信息,请与记者联系,电话:13705104833。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