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先生收藏的醉蟹罐与朱洪根家的醉蟹坛子是同一代包装物,产自宜兴丁山镇。
中国江苏网10月17日讯 河南省段先生咨询产于盐城的醉蟹罐产于何地?何时使用?经本报11日报道后,记者接到多位读者来电。多年从事醉蟹经营业务的朱洪根说,段先生收藏的这种醉蟹坛子,产于宜兴丁山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我市醉蟹生产厂家大量使用。
10月12日,我市从事数字化烹饪义务推广工作的宋家骅联系记者,他说,盐都大纵湖老村干宋孝荣曾带领村民生产加工醉蟹,用过这种醉蟹坛子,在大纵湖镇仍可看到这种坛子。
“北方人称它罐子,我们习惯叫坛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的包装物。现在已改用瓶装醉蟹。”10月13日上午,正在参加盐都区农民合作社经纪人培训班的朱洪根打电话约见记者。在他手机上,保存着自家用过的醉蟹坛子照片,他是醉蟹生产经营发展变化过程的亲历者。
据介绍,盐都区大纵湖镇一直有生产醉蟹的历史。1984年,朱洪根在一家供销社食品厂任负责人,组织生产醉蟹。为开拓外地市场,1987年注册“纵宝”牌醉蟹商标。
为体现醉蟹水乡特色,食品厂专门在宜兴丁山镇订制陶瓷坛子,共分为三种,外观区别不大,第一代坛子外壁有“盐城”和“醉蟹”字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为“纵宝”和“醉蟹”,突出“大纵湖宝贝”这一概念。
朱洪根介绍,当时一坛装8只醉蟹,每只都是重一两五的母蟹,米酒泡制,10元一坛。扣除成本,每坛利润2.5元。后来,大纵湖周边小型生产厂家增至几十家,有的生产者把8只母蟹改为4只公蟹4只母蟹,质量有所下降,顾客渐渐不欢迎坛子这种全密封、看不见食品真面目的包装方式。
1995年以后,醉蟹生产厂家不再使用陶瓷坛子包装,改为玻璃瓶包装。螃蟹也比以前大,每瓶4只蟹,每只重二两五,透明包装,整瓶醉蟹一目了然。米酒也由自己厂家酿造,保证质量,醉蟹产品重获销费者欢迎。
目前,大纵湖镇仍是我市醉蟹生产中心,有数家规模企业,产品也由醉蟹扩展到蟹黄油、蟹肉、腌制湖鱼、大纵湖鸭蛋等。朱洪根家的食品厂里,仍有3000只宜兴丁山镇的醉蟹坛子,与段先生收藏的格式相同,都是最早一批包装坛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醉蟹生产由每年300坛迅速增长到几十万坛。常被盐城人和在盐城工作的外地人作为节日礼品赠送亲友。”朱洪根说,段先生家的那只醉蟹坛子,可能就是他父母收到的节日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