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相濡以沫70载恩爱如初 射阳九旬夫妇迎来“白金婚”
2017-10-16 14: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夫妇俩恩爱和谐

  中国江苏网10月16日讯 在婚姻字典里,结婚70周年称之为“白金婚”,“白金婚”可谓凤毛麟角。近日,射阳县淮海农场振兴小区的袁家禄和顾秀兰夫妇,共同迎来九十岁寿辰。70载清贫岁月里,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九十岁寿辰之际也迎来了“白金婚”。

  一句玩笑话撮合好姻缘

  袁家禄出生于1929年,顾秀兰比丈夫早一年出生,两家祖上有亲戚关系,有一年,顾秀兰母亲去世,袁家禄一家前去奔丧。当时,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引起了袁家禄奶奶的兴趣,她开玩笑说,这个女孩的眼睛漂亮,将来给我家做孙媳妇。奶奶的一句玩笑话,就为他们订下了娃娃亲。

  结婚前一年,顾秀兰的一份口粮田和未来的公婆家分到了一起,她就到了袁家生活了一年。第二年,婆婆把她和袁家禄推到一个房间,关上门,就算结婚了。说到结婚,顾秀兰说,原本袁家还算富裕,家里有6间祖屋,可是一场大火将家里烧得干干净净,房屋也破烂不堪,他们只能在新搭的小草房子里结婚,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生了大女儿后,袁家禄参军当了志愿兵,后来随部队到农建四师(现在的淮海农场)开荒种地,建设农场。

  夫妇勤俭持家乐观面对苦难

  老夫妻俩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大女儿今年已69岁。别人家有爷爷奶奶帮着照看孩子,他们凡事都得靠自己支撑门户,但他们一直都很乐观。两位老人烟酒不沾,粗茶淡饭当家,最常吃的就是掺着麦粞、玉米粞、山芋的米粥,菜是自家长的蔬菜,很少买大鱼大肉。

  袁家禄做过生产队会计,当过队长、书记。顾秀兰在连队里种地,白天要做工,晚上经常熬夜在煤油灯下做衣做鞋。在长女袁爱萍的记忆里,母亲是个特别能干的人,把棉花纺成线、织成布、染上色,再裁剪缝制成衣服。

  两位老人甘守清贫,很多苦难已渐渐淡忘,只有儿时患脑膜炎留下严重后遗症的二女儿,始终是老两口心头的痛。二女儿十多岁时,吃饭、大小便还不能自理。他们白天要上班,夜里还得替她把尿,睡不到安稳觉。女儿到了出嫁年龄,也有人家来做过媒,可是他们怕女儿到人家受苦没同意,就把女儿留在了身边,一留就是60多年。老两口一直把二女儿当做“老小孩”照料,这么多年他们几乎没出过一次远门,就连在外地的儿子、女儿家都没机会去玩。

  四世同堂32口人其乐融融

  如今,两位老人已年近九旬。袁老依旧身体硬朗,耳聪目明。顾秀兰的耳朵有点背,走路不利索,但是她还坚持每天做饭。每天上午,袁老骑着自行车上街买菜,回到家后老两口一起忙着拣菜做饭。

  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袁家禄和顾秀兰互谅互让,随着岁月的流逝,夫妻感情日久弥坚。问起二老的长寿秘诀,大女儿袁爱萍说:“我父亲是一点脾气都没有的人,当母亲遇到急事发火时,父亲就一声不吭地让着,或者走到外面去。从我记事开始,他们没有吵过一次架,甚至没红过脸。”

  如今,袁家已是四世同堂,一个有32口人的大家庭。“别看我们家人多,却没有一点矛盾,每家都过得幸福和谐,姊妹间相互关心。”袁家禄对此很是自豪。老两口怕拖累子女一直坚持生活自理,不肯去子女家生活,直到去年冬天拗不过子女的要求,同意他们轮流来照顾。看到子孙满堂,袁老欣慰地说,能走到“白金婚”不容易,又逢九十岁寿辰,真可谓双喜盈门。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