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阅读在成长”主题沙龙。

雷燕巡视课堂,了解晨读情况。

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校园里看书。
中国江苏网9月20日讯 省教育厅近日公布了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的获奖结果,我市实验小学的“构建‘读写社区’的实践研究”项目获得特等奖。昨日,记者采访了构建“读写社区”项目的领头人——盐城市实验小学校长雷燕。雷燕校长为什么要构建“读写社区”?“读写社区”是如何运作的?它和普通的居民阅读有什么区别?“读写社区”对学校教学有什么促进作用?面对记者的这些问题,雷校长侃侃而谈她所推崇的“大阅读”教育。
读书不仅是为语文,更是为人生
雷校长说,所谓“大阅读”,它不仅是为语文而阅读,更是“为人生”而阅读,“大”的另一层意义是打开校园与家庭、社区的壁垒,跨界融合。雷燕构建的“读写社区”把阅读从学校延续到家庭,继而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让学校里的孩子带动社会大众爱上读书”,雷燕说。
市实验小学开展的“读写社区”项目,是指让学校、家庭、社区三者联动,让阅读贯穿孩子的整个社会生活,让孩子影响家长,带动社会阅读风气。
雷燕说:“指导阅读不该只是语文老师的事,我们学校各个科目的老师都会向学生推荐读物。比如数学老师会让孩子们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家的人物传记。让自然科学增添人文色彩,打破学科间壁垒。”
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里不仅读到许多有趣的图书,每个月全校学生还会在学校里看一场经典电影。“看电影也是阅读,我们现在应该是广义的阅读,阅读不仅通过眼睛看,还可以是耳朵听、用心悟。”雷燕说。
给孩子在家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区
雷燕还给孩子在家里的阅读空间提出意见,“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个‘阅读一角’,地方不用多大,几平方米足矣,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个放满书的书架,简洁朴实、充满温馨,让孩子有一个安静读书的角落。”
“我们要求家长尽量做到每学期至少陪孩子读完一本书,一起讨论,一起写写读书笔记。读书不再是孩子自己的事,而成为一个家庭的事,可能因为学校的要求,一个原本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大家会开始捧起书来,有一个家人都在看书的时间。”雷燕说,“读写社区”在学校的引领下,带动孩子、家长一同浸润书香,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展开想象,将这些情感交汇在一起便会促成儿童产生一种对美好情感的热望与追求,这便形成一种高尚的情感文明。
在实验小学里,家长参与阅读,随处可见。每天早晨每个班都会有一名家长带着自己准备好的故事,给孩子们讲上10分钟。这个故事可以是读书方面的内容,可以是讲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讲一些生活中的小技能小知识。雷燕说:“记得有一次重阳节,一位爸爸拎着三只螃蟹,走进教室。他讲了一个关于螃蟹的故事,介绍了螃蟹的知识,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舍得结束。”
让读书在我们这个城市流行起来
学生阅读进社区,读书不仅在校园、在家庭,也在社会,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爱上读书,一个家庭可能影响更多的人捧起久违的书本。市图书馆常年和实小进行合作,他们举办的读书活动、名家讲座,邀请学生和家长们去看去听。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直接开进校园,最新最好看的书,孩子们第一时间就能读到。雷燕说,图书馆甚至到学校来请孩子们开出书目,由图书馆出资购买,“这样的购书更有目的性,更了解现在的孩子们想看什么书。”
雷燕说,他们走访了一些大型社区的图书馆,“很多社区图书馆建得很好,很豪华,但是没什么人气。”她认为社区读写资源还没有被充分挖掘,“这是下一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由学校阅读带动全民阅读,让读书在我们这个城市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