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盐城大丰“公调对接”工作室精准“号脉” 化解邻里数年积怨
2017-08-31 15: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葛雪峰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31日盐城讯  盐城市大丰区居民徐某和王某是邻居,原本两家人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结果2015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两家人关系迅速恶化,一度发展到拳脚相见,更是多次“惊动”辖区派出所前来劝架、调解。

  事情还得从2015年10月6日中午说起,当时,李某骑电动三轮车行驶至大丰区检察巷某路段倒车时,正巧碰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跌倒。老人说是李某撞了她,双方发生纠缠而报警。交警到现场勘查认为老太太倒地的原因与现场晒被子的钢丝绳有一定因果关系。后经走访证实这根钢丝正是李某家所用。

  在走访询问的过程中,邻居王某全程在场,李某的妻子徐某由此认为是邻居王某吐露了实情,使其赔偿了老太太的一笔“冤枉钱”,从此一直怀恨在心。

  2015年12月15日下午,徐某见王某从某停车场里出来,手拿一根不锈钢栅拦钢管,就凑上去说“不要脸的东西,又把人家的钢管偷家来了。”毫不相让的王某要与其一斗高低,后在邻居的阻拦下并报警,民警到现场教育后离开。2016年3月、10月,双方又多次吵闹,闹得左邻右舍安无宁日,派出所、邻居多次协调均无结果。2016年12月11日, 王某倒垃圾没有倒入垃圾筒内,被徐某看到了,二人又是风云再起,一个挥舞手中的扫把,一个拿起打落在地的畚箕,相互大打出手,在一阵喊救声中他人报了警,但双方仍揪住头发僵持到民警到现场才撒手,然而,徐某再次发飙,冲到王某家门前将大门踢坏,后被民警强制带回派出所。

  大丰城北派出所“公调对接”工作室受理了徐某与王某的纠纷后,调解员首先查阅出警案卷材料,了解纠纷产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并找出双方的争议焦点。在此基础上,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先听取他们陈述纠纷产生的原因,摸清各自心理的诉求,把握他们心理的动态。

  调解现场 ,双方仍是唇枪舌剑,情绪十分激动,调解员采用“背对背”的单独沟通方式,分别进行启发、疏导、教育,分清各自责任,摸清双方诉求底线。用乡情民俗通用语言再“面对面”进行行为责任认定,分析纠纷焦点,一锤定音。

  当调解员指出双方当事人疾症焦点是“疑心”起的祸端时,双方当事人惭愧地低下了了头,王某说“你们真的是号到了我的脉博,就是疑心纠缠在脑子里不得消失,害得两家反目为仇两年多”。徐某接着说“想起来这几年真不值得”,当调解人员提出当事人各自的人身损害及财物损坏赔偿相关事宜时,双方当事人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从今以后两家视一家”。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在一串欢笑声中,两家人握手拥抱,念旧言和。

  调解员认为,邻里纠纷往往都是相互猜疑、嫉妒,越积越多、越陷越深这样一个特点,只要找准焦点,抓住要害,不枉不纵,以事实说理,以情感唤人,切不可用单纯的法律手段高压宁人,要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才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关键所在,在调解过程中既要依据法律、法规,又要巧妙运用民情民俗的灵活性与司法审判的权威性相结合。(葛雪峰)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