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身”入基层 访出“温度”
2017-08-22 11: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葛凤勇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22日盐城讯 接地气才能增底气,动真情方能知实情。当前,盐城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大走访大落实”工作,广大党员民警紧贴公安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访出了许多感人事迹。近日,本网陆续推出盐城市公安局党员民警的走访手记,与网友分享大走访过程中的见闻和感悟。

  (文/葛凤勇)8月的早晨,我行走在阜宁县三灶镇同心村乡间的小路上,在昨夜的雷雨过后,空气里有一种清新的香味,绿油油的农田里随处可见的忙碌身影、挂在农人脸上的质朴笑容,无不让人体会到一种纯正善良的美。

  根据走访计划安排,今天我需走访的居民共有11户。经与村居干部初步了解得知,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年事已高的空巢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生活比较寂寞。带着真情、带着牵挂,我来到了65岁的徐为亮老人家中。这是一座古朴简洁的小楼,收拾得井井有条,老人一看到我,就拉着我小坐攀谈起来,他告诉我,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儿媳在城里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平时一个人住,身体还算硬朗,生活较为宽裕,就是缺了一个能聊天的人。我与他聊起了家常,他说到,新农村建设不但让自己钱袋子鼓了,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大大提升,逢年过节有关领导还登门慰问。想到自己还被组织所牵挂,心中就有道不完的欣喜。临走前,我叮嘱他保重身体、避免劳累,他却坚持要送我。看着他古铜色的脸上舒展出的笑容,我的心也暖暖的。

  在80岁的徐为树老人家中,得知他长期患有肺气肿已经卧床不起许久。老伴虽然身体也不好,却一直床前床后照应着,没有什么固定收入,迫切需要解决低保问题。夫妻两人挤在破旧的平房中,吃饭、睡觉区域混在一处,生火所用的干稻草杂乱地堆放在床边,土灶上支着一顶药罐,吱吱地喷着水汽,屋里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虽然生活窘迫,他们却始终不曾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依旧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俗语云: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在这对双鬓斑白的老人眼中,我却真切感受到了相濡以沫的幸福,心中更生出阵阵怜悯与不舍。我紧紧握着徐为树老人的手,看着他因长期患病而消瘦的脸上,因天气闷热而渗出的汗水,忍不住上前为他擦一擦。他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不能经常回来看望他,今天看到我来,感觉就像自己儿子一样亲切。我请他一定放心,低保的事一定会与村居干部沟通对接,并将持续关注后续发展情况,绝不走过场。走访结束,我第一时间找到村组干部了解老人低保办理需要的手续和办理时间,在得到村组干部“下半年肯定可以解决”的答复后我的心里才稍稍宽慰。

  通过一天的走访,我深深的感觉到只有接地气,才能增底气。群众的琐碎事也是要紧事。当下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依然存在着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帮扶效果还不够精准等问题。作为一名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民警察,由于工作性质原因,与基层群众接触的机会不多。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走访的契机,多问、多听、多走、多看、多干,通过同坐一张长条板凳交谈沟通,同喝一壶飘着茶叶沫的丑茶、同抽一根普通廉价香烟等等,进一步拉近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增进彼此理解与信任。同时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把这种信任不断延续,凝结成警民的血肉联系,汇聚好民警聚焦民意的“公约数”,最终转化为推动公安工作、夯实群众基础的“最大底气”。

  当前,全警上下通过系列举措不断夯实社区警务“压舱石”,说到底,衍生开来就是走访工作、群众工作,就是社会动员和平安建设。我想,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发动组织好群防群治,社区警务的参天大树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焕发蓬勃生机。为人民服务,发动和组织好群众,不仅要有一颗火热的心,更要用对方法、走对路子。方法在哪?方法就在群众的嘴中。路子通往何处?路子通往群众的心里!我们要把大走访与做实社区警务结合起来,与夯实群众基础融合起来,坚持“小事不含糊,解难不耽误”,从细微处着手,从力所能及做起,想尽办法为群众解难题、谋利益,让群众在春寒里感受到盎然春意、在酷暑下感受到阵阵清凉、在秋风中体会到硕果遍地、在冰雪旁不再颤抖无助。

  大走访还在继续,我坚信只有“身”入基层,才能“心”贴百姓,只有伴“爱”前行,才能“情”暖民心。(作者系盐城市公安局办公室民警)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