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LV、爱马仕、阿玛尼等著名奢侈品牌原料40%来自东台
2017-08-22 08: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22日讯 14张实验新品种蚕宝宝在经历了三次蜕皮后,开始吐丝结茧。这个发生在8月19日的现象,对于东台市富安镇富北村二组村民李宝林而言,意义非凡。因为与需要花26天蜕四次皮才能吐丝结茧的普通蚕宝宝相比,其饲养周期少了整整5天。这意味着,将比去年同期增收3万元。

  而在幕后为李宝林“指点迷津”的人,正是被蚕农们尊称为“茧都蚕父”的卢克松。那么,这位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为啥偏偏从6万户蚕农中,让李宝林第一个来“吃螃蟹”?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现年50岁的李宝林,打小就跟父亲学习桑蚕养殖,养蚕技术好,胆子还特别大。特别是在当地实行土地流转后,他更是一口气承包了20亩桑园。为了发挥带头致富作用,村里专门为他建起了6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智能蚕室,李宝林因此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大户。

  “2014年以前,我的蚕茧年产量也就500公斤左右。经过标准化养殖后,年产量在2800公斤左右。按每季收入5.5万元来算,全年收入能达16.5万元。”李宝林说,既然是带头致富,光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为了统一家蚕饲育标准,卢克松特地找镇蚕桑技术服务中心,一起为蚕农们提供技术指导。

  在李宝林家5号智能蚕室,记者看到墙上贴着两张表,其中一张叫“家蚕饲育标准参考表”,另一张表叫“科技入户蚕桑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安排”。两张表分别注明了养蚕温度、换气、采叶时间和技术处理等需要注意事项。

  好处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蚕茧成色一致、产量稳定,平均等级能达到5A级,其中6A级比例达到80%,这为卢克松的企业生产高档丝绸提供了原料保障。“你看,这是法国爱马仕公司老板赠送的。”卢克松从办公室里取出一条橙色丝巾,用手团起来揉,然后轻轻抖开,丝面竟平滑如初。

  “你知道吗?LV、香奈尔、爱马仕、阿玛尼等世界奢侈品牌的原料,其中约有40%来自东台富安。”卢克松说,“目前,全球每年使用的1000吨高档生丝中,光我们公司就占了400吨。这使得富安镇,不仅成为国际高档生丝最大的生产基地,并且还掌控着国际高档生丝定价权。”

  难道国内其他高档生丝企业,就没有话语权?“问得好!国内高档生丝企业是不少,但那些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在全国各个省。”卢克松进一步解释说,“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自己主导的桑园,无法控制栽桑面积和蚕茧质量。”

  卢克松说,由于近年来华东地区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等原因,蚕茧产量并不稳定。而东台富安蚕茧的年总产量保持在15万担、7500吨左右,约占全省蚕茧产量的20%。并且,多年来全镇桑园面积一直稳定在5万亩,在全国乡镇中位居首位。

  那么,拥有“中国茧都”美誉的富安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要想企业原料稳定,首先要考虑蚕农的利益。”卢克松在回忆一段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历史时,面色凝重,“当年,茧丝绸行业大滑坡,全国范围内一度引发大规模挖桑毁园事件。后来,我们以高出周边地区一倍的价格稳住了蚕农,这才使富安成为当时全国唯一没有发生大规模挖桑毁园的地区。”

  风波过后,卢克松又推出与蚕农共享经营利润的“二次分配”方案,即在实行蚕茧保护价收购的基础上,每年从公司利润中抽出三分之一“反哺”给蚕农。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产业发展、企业做强与广大蚕农的切身利益紧紧地“捆绑”起来,真正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一句话,让农民增收。”卢克松说,“丰年增收益,灾年不减收,谁还砍桑?”

  如今,富安镇的蚕农按照与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饲养出来的“标准蚕”,每卖1公斤蚕茧,就能获得1至1.3元/公斤的二次补贴,有时还会有三次补贴。而致富增收有了保障,生活环境自然也随之发生改变,走在富安镇乡间的小路上,洋房别墅随处可见。听西场村原村书记崔成根说,因为这个缘故,当地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叫“家有桑园三亩地,几年楼房三层竖。”

  卢克松说,完善的产业链,在增强富安茧丝绸公司竞争实力的同时,也为富安茧丝绸产业拓开了一条通向欧美市场的新“丝绸之路”。目前,富安茧丝绸已通往欧、美、亚各国,并在俄罗斯、意大利等9个国家设立考察窗口。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