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赵永强在保护区拍摄到的噪鹃。
中国江苏网8月21日讯 “保护区发现我市鸟类新记录种。”这是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昨天传出的消息。
“此新记录种为噪鹃,发现者为保护区科研科工程师赵永强。”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副主任陈浩告诉盐城晚报记者,至此,保护区内已发现并记录到的鸟类增至18目54科404种。
今年6月,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中实验区内,科研人员经常可以听到一种声音响亮,且昼夜不停的鸟叫声。这种鸟叫声单一、独特,是从高大茂密的树林里发出的。赵永强连续跟踪多日,终于观察到一只嘴巴铅灰色、眼睛红色、全身黑色,类似于乌鸦的鸟类,并拍摄到了此鸟的照片。
陈浩说:“经查阅相关资料和请教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鸟类学专家,我们正式确认此鸟为噪鹃,是本地未曾记录过的鸟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噪鹃一般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南太平洋诸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自四川东向秦岭至淮河、长江口及中国北纬35°以南大多数地区。“盐城地区地处北纬32°34′~34°28′之间,历史上没有发现过噪鹃的分布和活动记录。此次发现,对全国鸟类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陈浩如是说。
赵永强介绍,噪鹃为鹃形目杜鹃科噪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9~46厘米,重350克左右,虹膜深红色,尾长。雄鸟通体蓝黑色,具蓝色光泽。雌鸟上体暗褐色,略具金属绿色光泽,并满布整齐的白色小斑点,头部白色小斑点略沾皮黄色,且较细密,常呈纵纹头状排列。
赵永强展示了他拍摄的照片。他说:“我拍到的是一只雄鸟。后来,我又观察到了多只噪鹃,有雄有雌,但遗憾的是未能清楚地拍下来。每年4~7月,是鸟类繁殖的高峰期,各种鸟儿进入活跃的繁殖季。当时我们听到的是雄鸟的求偶声。”
噪鹃和其他杜鹃科的鸟类一样,具有巢寄生的特性,常借乌鸦、卷尾及黄鹂的巢产卵,由别的鸟代孵代育。噪鹃喜欢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山地的大森林或村边的次生林地带,习性隐蔽,难得一见。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丹顶鹤等鸟类为主的珍禽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基于该区域鸟类资源的丰富度,被科学界誉为“鸟类的天堂、物种的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