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3日讯 同一个店面,先后两位店主都开了洗车行,市民王先生在两位店主那里都办了洗车卡,但没想到的是,两张洗车卡里的钱还没消费完,店面就都关门了。
1洗车店频换店主
“我兴冲冲开着车去洗,但是看到的却是门面招租的字样。”前天,市民王先生给盐城晚报记者来电,语气里满是懊悔。
王先生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在家附近的一个洗车行办理了一张洗车卡,店主很是热情,告诉他充值越多,送的也越多,有人充值上千元。由于之前王先生没有办过类似的充值卡,所以他当时顾虑较多,没有听店主的推荐,只充了几百元钱。
“后来我有几个月出差在外,车在家一直没用,所以第一张洗车卡里的钱也长期没动。”王先生说,没想到等他再次去车行洗车时,车行却关门了。
几个月后,王先生路过车行,看见车行开门了。他进去一看,发现店主换人了,店里的摆设也有变动。新店主告诉王先生,他是从房东手里租来的店面,才营业没多久。王先生说,这位新店主不像之前的店主,没有向他推荐充值消费,表示充值、单次消费都可以,“我觉得这个人挺实诚的,而且店里的环境也比之前的好很多,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充值了1000多元。”
2门店重新招租
王先生说,当时他与新店主交谈过,使用洗车卡是否有时间限制,店主明确表示没有。“有些车行办充值卡,还要规定使用期限,这点我不太喜欢。”王先生说,正因为店主有这样的答复,所以这张卡他用得并不频繁。有时候加油,加油站会送免费洗车卡,到4S店保养时也可以免费洗车,所以他也有一段时间没去车行洗车了。
前段时间一直下雨,趁着天气好,王先生就将车开到车行准备洗一洗。没想到到那一看,车行大门紧闭,门上写着“门面招租”四个字,再联系店主时已联系不上。“你说我怎么就这么不长记性,才吃过亏,没想到因为同一件事,在同一个店面上又栽了。”说起办洗车卡这件事,王先生就连连叹气。
昨天上午,记者找到了王先生所说的洗车店。洗车店位于新都路上,虽大门紧闭,但透过玻璃门还是可以看到里面的一些摆设。门头上贴着“门市招租”字样。根据门头上留下的电话号码,记者拨打了过去,接电话的宋先生告诉记者,车行老板早就跑了,现在门店已经重新招租。
3预付消费有规定
类似王先生这样的预付款充值消费、最后利益受损的情况有不少。记者从亭湖区消费者协会了解到,针对这样的情况,《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27条作了相关说明: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与消费者明确约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内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当作有利于消费者的解释。
此外,之前对个体工商户而言,单用途预付款的面值没有规定,现在则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五千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一千元。其中,个体工商户需要发行单用途预付卡的,单张限额不得超过一千元。预付卡不得设定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