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东台唐洋镇创新发展鼓起了农民“钱袋子”
2017-06-22 16:0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张莉琳 裔丹 姚亚香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2日盐城讯 近年来,盐城东台市唐洋镇紧紧围绕“产业强镇、发展富民”的目标定位,不断夯实镇村经济,充实百姓口袋,至2016年底,该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109元,人均储蓄余额超5万元。

  转变思想观念 打工变创业

  走进唐洋镇王环村冠军鸽具生产车间,只见殷志祥忙个不停。他指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中国信鸽信息网说:“这几天订购鸽具的客户特别多,小到几平方米,大到一百多平方米的都有……”十多年前,殷志祥回乡创业时,国内的信鸽行业刚刚兴起,一年只有几十万元销售额,如今,年销售已达到800多万元。“在殷志祥的带动下,我们村从事鸽具产业的村民已有十多家。”王环村村书记王飞介绍道。

  唐洋镇红花村里,杭太国是村民口中的能人,其创办的豆制品加工厂,每天原材料黄豆就要四五吨,还带动了全村二十多户村民从事相关产业,每户家庭平均年收入达4万多元。安建村的淘宝达人、盐城粮天下电商公司的郭丽华成功当选全国十佳村淘合伙人“全能王”,“双十二”的销售量一度达到200万元左右。

  近年来,该镇村村都出现了带动村民致富的创业能手。该镇帮助居民转变观念,并搭建平台,支持居民创业,同时积极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创业者做到“服务零距离,服务零缺陷”。

  做强镇域经济 农民变蓝领

  余伯楼是唐洋镇朝福村村民,一家5口只有不到6亩地,过去仅靠种田收入寥寥。可现在却大不一样,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给种植大户,一家人都转型拿上了工资!“这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收入十来万呢。”余伯楼笑着说。

  唐洋镇围绕“一镇一园一特”目标,坚定不移发展数控机械装备制造和高档家纺面料两大特色产业,通过提升园区载体功能配套,进一步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此外,突出科技创新,强化协调服务,着力培大育强现有企业,推动富民强镇迈上新台阶。

  唐洋镇工业负责人介绍,该镇工业园区发展速度快,机械制造企业、现代智造企业数量的增加,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目前,全镇工业企业52家,解决了大约3000多人就业问题,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土地变“金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把“土疙瘩”变成“金疙瘩”?唐洋镇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股份合作、经营权流转等方式,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这里要说到一位从园艺专业毕业的王峻峰,他在联灶村创办了铭儒苗木家庭农场,在唐洋镇联灶村建立了精品彩叶树种基地。王峻峰用8个字概括了他的苗木农场:彩叶、精品、特色、乡土。“未来,铭儒农场将被打造成花样繁多、色彩缤纷,集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彩叶基地生态农庄。”王峻峰信心满怀。唐洋镇按照市场化、产业化和效益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一片林”建设。目前,铭儒一共流转土地800多亩,预计两三年之后每年产值可达200万元到300万元,届时,可带动全村的苗木经济每年千万元的总产值。

  前几年,万红村的姚瑞宽成立了姚长春蔬菜合作社,每年发放雪菜、黄瓜、大头菜等优质种子1000多亩,和村民们签订了包种包收协议,年收购蔬菜3000多吨,帮助乡亲们每亩土地增收1200多元。除了姚瑞宽的蔬菜合作社,朱树雀的规模养殖、杭庆生的杭白菊种植等,都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围绕富民增收的目标,唐洋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种养结合、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打造出特经蔬菜、蚕桑苗木、畜禽养殖等三大特色品牌,收益喜人。(张莉琳 裔丹 姚亚香)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