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8日盐城讯(周红梅 肖兆力)在盐城市建湖县高新区,惠民之风强劲,民生之音铿锵,吹暖了百姓心窝,从而不断奏响了园区和谐发展的新乐章——
只进一个门、办妥万件事,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为让老人晚年生活得更加幸福,48位五保老人即将入住养老服务中心;与县城投公司联动,老年活动中心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开展订单就业培训,为群众提供就业保障;有效覆盖园区社保人群,为困难群体提供社会保障;实施农贸市场建设工程,打造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菜篮子”;为群众就医提供方便, 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村卫生室,让“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区”在园区成为现实;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多所学校和所幼儿园覆盖全区,让孩子们共享均等教育机会……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惠民工程,件件实在,暖人心窝。
“民生工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民众能否‘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建湖县委常委、建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顾加广如是说。
便民利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建湖高新区便民综合服务中心,让我们办理相关手续,再也不用到处跑腿了。”在山东打工的李夏村三组刘金龙、彭翠玉夫妇俩笑眯眯地告诉记者,他们今天到便民综合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窗口交纳养老金,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事情办好了。
据悉,高新区全新的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一楼综合服务大厅面积约1500平方米,内设窗口服务区、自助查询区、银行自助区、资料填写区、办公区、休息等候区等。中心坚持“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宗旨,服务事项、政策依据、办事流程、服务承诺等全部公开。目前,在大厅设置民政残联、卫生计生、农经扶贫、人力资源、规划建设、项目服务、综合财政、综治司法、党建服务等部门业务窗口16个,服务事项达60多项。同时设置了科技服务、广电服务等中介窗口及微信二维码平台自助服务窗口,并完善了预约服务、现场办公、延时办公、实地咨询、特事特办等制度,为辖区居民、企业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保姆式”服务。
过去,该区走马村一组的五保户夏咸堂,今年73岁,拆迁后没有地方住,住在弟弟家养老;二组五保户吴志桂,今年85岁,房子在这次区南环路西沿拆迁后住在外甥家养老……为了让所有“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建湖高新区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老人们的幸福家园,从去年开始,该区将启动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项目,科学规划,统筹部署。
建湖高新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总占地1万平方米,一期投资650万元,拥有多功能综合楼、洗衣室、宿舍、活动中心、食堂、浴室、医疗室等多个功能区域。今年2月底,该区积极组织财力、物力、人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室内装潢已经结束,目前电器、床上及日常生活用品陆续进场。6月底前,来自园区7个村的48名老人,将全部入住养老服务中心。
为了让老人住得放心、舒心,建湖高新区养老服务中心在每个老人的房间内都安装自动喷淋系统、烟雾传感器和抽水马桶,并在每个老人的床头安装呼叫系统,着力把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成安全工程、民心工程。同时,养老服务中心与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专门派医生到敬老院24小时值班,保证老人生活质量。今年年底,养老服务中心将推进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配全配齐各类设施,优化养老环境,使老人们享受到更加舒适温馨的人性化、亲情式服务。
济困扶贫,推进创业富民工程
家住高新区走马村五组的陆广成是肢体残疾,妻子刘广琴下肢完全瘫痪,一对残疾人夫妇就居住在五六十年代建的危房里生活,女儿小学二年级由妻子的父母代为照顾。
“村民疾苦是大事。”该村村干部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夫妻俩办理了低保。每逢刮风下雨,村干部们轮流去他家,查看房顶是不是漏雨,墙体是不是坚固,多年如一日。去年,适逢高新区d级危房户拆迁改造,村里帮他办理了最高的拆迁困难补助和最高标准的拆迁费用。
“很快,我们就要搬到唐桥花苑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里住了,不要花一分钱。”刘广琴满脸笑容,扳着手指高兴地说。
2016年10月,高新区(塘河街道)共排出低收入农户408户。为让这些贫困户尽快脱贫,区(街道)联合发文,对各部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进行任务分解,要求区(街道)主要负责人每人帮扶9户,班子成员每人帮扶4~7户,中层正职每人帮扶3户,机关在编人员每人帮扶2户,其他工作人员每人帮扶1户。
结合贫困村实际,高新区(塘河街道)找准路子,突显特色,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通过摸清贫困底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坚持因户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通过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方式,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做到对症下药、精准发力。从去年开始,区(街道)领导班子带头并影响所有工作人员,从自己的工资当中多的拿出五、六百元,少的二、三百元,以及社会多方筹集弱势群体救助资金30万元,以后每年如此,帮助特困户新上致富项目,进一步坚定扶贫信心、强化责任担当、创新脱贫思路、强化工作举措、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至目前,已脱贫144户。
全方位开展就业援助活动,高新区创新技能培训新模式,全力推进创业富民工程,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就业。近几年,高新区各村借助入园企业的优势,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商贸流通等就业容量大、预期效益好的劳动密集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目前,该区已拥有个体工商户800多户、餐饮23家,一大批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扩容提质,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创造百姓幸福生活,需要不断优化生活环境,建湖高新区始终以“基础设施到位、道路通达顺畅、环境优美宜人”作为发展核心,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努力建设设施完善、经济繁荣、人人向往的宜业宜居新城。目前,区域内有占地2200多亩的生态双湖公园、9.3公里长的西塘河风光带、30公里长的城市慢行系统及市民广场、翠湖公园、秀夫公园、沈杨公园等一批休闲绿地公园,街道绿地率达45%,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20㎡,其中,西塘河景区获批国家3A级景区。
建湖高新区作为建湖县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高级中学、城南实验初级中学、城南国际小学、县人民医院陆续投入使用,供居民休闲健身的体育中心、具备大型会议会展功能的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五星级的九龙国际大酒店坐落其中。规划建设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核心商业、汽车商贸、文化创意等五大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0亿元的海聚汽贸商城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总投资20亿元的雨润城市综合体、总投资12亿元的广益来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快建设。已建成科创大厦、金钻大厦、省级科技孵化园、人才公寓等一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极大满足了园区项目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