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考生王明和他的倔强:无论如何在普通学校读书
2017-06-08 14: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王明在父母和老师的护送下进入高考考场。

对于王明来说,高考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学校安排专车接王明回食宿点。

食宿点工作人员为王明提供美味的午餐。

  中国江苏网6月8日讯 高考的意义是什么?对于20岁的考生王明来说,是这么多年来追求完整人生的倔强,是与多舛命运的抗争,是他人眼里不可能的自我挑战。

  6月7日上午8:30,在盐城市神州路初级中学考点门口,时杨中学高三(12)班的王明坐着轮椅,由父母和老师推送进高考考场,这一刻,他期待了很久,为了这一天,他固执地坚持了12年。

  无论如何

  在普通学校读书

  1997年,王明出生。据母亲杨干珍介绍,孩子一生下来没有气,“一个多小时没有气息,正准备放弃的时候,医生一巴掌把他拍醒了。”

  杨干珍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儿子出生后半个多月里,脑袋一直在摇晃,“到盐城市区、南京等地去看,医生诊断为脑瘫,后来还做过针灸治疗。”像是命运开的一场玩笑,疾病导致王明无法正常行走,四肢没有力气,口齿不清楚,但他智力正常。

  王明7岁左右的时候,杨干珍带回家一张印有拼音字母的画纸,开始教他识字。“拼音字母的画纸挂在墙上,我只能教他识简单的汉字和十以内的运算。”杨干珍说。

  儿子8岁那年,杨干珍觉得要送儿子去上学。“别人家的孩子能上,我家的也能,不管怎样,一定要上学。”杨干珍干脆地交完学费,“当时心里也没底,学费交掉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坚持下去。”

  王明的意志力没有让杨干珍失望,儿子不仅坚持了下去,而且足以让她骄傲,一年级第一次数学考试,王明就考了96分。王明还有一个姐姐,姐弟俩一起在北龙港小学念书。每天杨干珍都会骑着自行车,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骑20里路送孩子上学。

  “家里有六七亩地,我有时候还要赶回家种地。”杨干珍说,丈夫王义春常年在外打工,一般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我家种的棉花比较多,我摘到晚上11点,凌晨两三点再起来摘,到天亮了,再回去送小孩上学。”

  平时,杨干珍和孩子几乎都是米饭加咸菜,“有一次在学校里,给儿子买了果冻、山楂之类的零食,总共5块钱,儿子他就不高兴了,不肯吃,他不要我花钱。”说起儿子王明,杨干珍连夸懂事,考前给他买的130元的新鞋,儿子6月7日早上才舍得穿,他上一双高一时候买的鞋,早已穿得很破旧了。

  王明的父亲王义春常年在外打工,“他爸在外做苦工,连双袜子也舍不得买;寒天里回来,十个手指头全开裂了。”这次高考,王义春特意从福州赶回来,送儿子进考场。

  拄拐军训

  脚底磨出水泡不愿离开集体

  12年的求学之路,王明坚持念普通学校,陪伴他坚持的还有母亲杨干珍。

  杨干珍也跟儿子提过:“残联部门建议的特殊学校免学费,包吃包住。”王明不愿意,他说:“包吃包住也不去。”

  “很多人认为我家儿子上不了学,但他考上了高中。”杨干珍说,王明在时杨中学念高中,“学校给我们母子准备了一间专门的宿舍。”

  杨干珍告诉盐城晚报记者,高一进校军训的时候,“儿子这个情况,大家觉得肯定无法参与,可王明他坚持和同学们一起,他也站军姿,拄着四脚拐站着,脸晒得通红,脚底还起了大水泡,即使这样,他还要和同学们一起军训。”

  小时候,王明用右手写字,随着学业的增加,他开始尝试用力气稍大一点的左手写,依旧比较慢。“高考申请了各科延长30%的时间,学校也问我们要不要申请单独设立一个考场,又被儿子拒绝了,他要和普通考生在一间教室里考试。”

  杨干珍说,接儿子放学时,大多数时候他总是笑嘻嘻的,“脸上没有笑容时,我就知道肯定学习上出问题了,他会跟我说,有些题目他写得是对的,但因为自己写字不方便,答案写得重在一起,就没分了。”

  自制计划

  每道试题至少做三遍

  在杨干珍看来,儿子王明的记忆力很好,“什么东西看两遍,他就能记住,英语单词他都会背,英语成绩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但王明最终选择了理科,物生两门,因为理科要写的字相对少一些。

  一套试题,王明一般至少做三遍:考试的时候做一遍;考完了,再做一遍;老师讲完之后,他还会做一遍。

  对于学习,他会自己制订计划,把时间卡得满满的,“儿子说到做到,就连上厕所也带本书,暑假都这样。”

  在班主任周利华看来,王明确实是班上最勤奋的学生了,“他执行力很强,而且投入的时间比其他同学多,所以,他的成绩在班级是中上游,考得好的话,班上一共46人,他能进班级前五。”

  “每学期贫困助学金申请,王明从来不会主动申请,但班级总会留一个名额给他。”周利华说,王明十分好学,经常向他请教不会的问题,“他想学,想去证明自己,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有梦想。”

  不忘初心

  怀揣出去闯荡的梦想

  “他考上大学,我当然陪啊。”杨干珍坦然地说,儿子到哪,她就到哪。

  “我跟王明说,在盐城念大学吧,妈妈方便带你。他还不愿意呢,他想去大城市闯一闯。”杨干珍笑着说,考前一晚,儿子复习到夜里十点半,“他竟然跟我说,妈妈,享受享受高考吧。”

  执意参加六月的高考,也是王明明确坚持的。“儿子的学业水平测试考了4个B,可以说是相当好了,那时他的考试时间并没有延长。”杨干珍说,儿子符合了单招的条件,可以尝试提前批次录取,“老师也是这样建议的,可他不愿意,还是要参加高考,和大多数同学一样。”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