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4日盐城讯(张天鹏 谢栋华) 平安走过60载,确切地说,是61年。迄今为止,盐城建湖县看守所安全监管“零事故”、民警队伍“零违纪”、监所执法“零过错”、在押人员“零死亡”,他们创造了公安监管安全无事故的全省最高纪录,在全国公安监管系统位居前列。 60载风雨洗礼,所长和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筑牢监所安全的坚强屏障是他们永远不变的承诺。近日,建湖县看守所被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双流程”操作,筑牢安全防线
“在岗一分钟,警惕六十秒!”多功能监控室内大屏幕上滚动的这行字的背后,折射出28位现任监管民警的一丝不苟,也透视出13任领导班子创新管理的一贯作风,更投影出60多年来每位亲历者的艰辛付出。
监所无小事,事事系平安。在总结分析外地监所发生事故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来提炼的先进经验,建湖县看守所抓住“在押人员从入所到判决后投场”和“在押人员在监所一日活动”两个流程中,最容易发生问题、民警最容易松懈的时段和环节,探索总结出“双流程”危险节点控制法。
“一个是‘从进到出’的司法流程,一个是‘从早到晚’的管理流程,其中又细分出22个危险节点。”周玉祥介绍说,每个危险节点的控制,不仅注明了工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还附有详细的教训案例。比如到了统一熄灯时间,如果突然关掉电视,在押人员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特地设了一个“缓冲期”——值班民警在熄灯前10分钟巡视一次,进行提醒。
“双流程”危险节点控制法得到了省公安厅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8年在全省进行了推广。2013年5月,时任公安部监管局局长赵春光前来考察调研时,对此项工作也给予高度评价。
“有了双流程作为操作指南,监所管理和执法更加规范化。”所长周玉祥说,“现在又增添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更加精细了!”整个监区,高清监控探头就有400余个,从办公区到监室层层设防,一目了然。
心与心交流,铁墙不再冰冷
2004年6月,两名越南妇女因涉嫌婚姻诈骗而入监。刚来的时候,因担心自己触犯了中国法律,唯恐受到歧视和不公对待,她们的情绪极度低沉,执行监纪监规时常有抵触行为。民警及时找她们谈心,宣讲我国的法律和政策。此后几个月里,她们深切感受到民警规范执法,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移交时,她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里管教很文明、很人道。
在押人员许某某,2015年5月24日因故意杀人被羁押。刚入所的他不服从管理,甚至有自杀的倾向。管教民警刘玉良每天找他谈心教育,心理疏导,希望他不要自暴自弃,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因其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刘玉良特地向所里请示为他专门订做了座便器,还安排人员照顾其生活起居。点点滴滴让许光宗的心里充满了阳光,他渐渐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并积极配合管教工作。
涉嫌报复杀人的齐某某,入所时,已虚岁80,且患有食道癌,只能吃流食。在所4个月,老人的子女们都未曾来探望。为了照看好历史上第一高龄的在押人员,看守所专门为他“开小灶”,用豆油熬粥,配以碾碎的鸡蛋糕;管教民警吉兵像服侍自家“老爷子”一样,在家做好鱼汤、肉汤带给他吃。被投送监狱时,他痛哭流涕地说,“如果不是在看守所,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在押人员的情绪易波动、心理压力大,都是人之常情。这时,说大道理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只能从细微处去关心他们,在生活中去体贴他们!”看守所指导员唐健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平日里细致入微的关心和体贴,对创造连续61年安全无事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付出生命,传承“监管精神”
1979年,28岁的郭林秀从部队转业,来到看守所工作,一直干到退休。从一头青发乌丝到双鬓霜白,她在这里整整工作了28个年头,成了名副其实的“女汉子”。
巡视一趟监室大约要走200米,值班民警三班倒,每小时要巡视4次。一天下来将近20公里,一年就是7000公里,60年就是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十圈。现在已经退休的民警徐维生,就是在深夜巡视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从1982年起,一直到2005年,做看守所所长,李文富一干就是23年。这位“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勤政廉政先进个人”,在职期间,身患多种疾病,却从未住院治疗过。退休后,他仍坚持去看守所给在押人员上大课。2016年11月26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的老所长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在临终弥留之际,口中仍喃喃自语,不忘他挚爱的建湖公安监管事业。
61年来,建湖县看守所已更换了13位所长,“责任至上”的接力棒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周玉祥坚定地说,“安全无事故没有终点!我相信,只要付出更多,就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