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3日讯 “小怀子回来啦。”“小怀子长得白白胖胖的,照顾得很好啊。”昨天下午4时,在“小怀子”父亲的暂住地——市区神州路旁一家机床厂内的一间平房内,左邻右舍听说“小怀子”被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送回家,纷纷过来看望。
一个月前,根据公安部、民政部相关文件精神,市救助管理站与市公安局联合对在市第四人民医院救助安置的身份不明、智力存在缺陷的人员进行DNA采集。经DNA室工作人员将采集的DNA与公安多个系统进行比对,最终确认其中一例为盐都秦南失踪人员陆某的信息。
两年多前流落街头的陆某,被救助管理站安排在市第四人民医院托养至今。因其无自主表达意识,无法交流,其间救助管理站通过多种途径为其寻找家人均未果。
DNA比对确认信息后,市救助管理站与陆某的父亲联系上。通过与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视频,陆某的父亲确认陆某正是他走失的儿子。
昨天下午,市救助管理站将陆某送到他父亲在盐城的暂住地。
据陆某的父亲叙述,陆某今年33岁,小名“小怀子”,2014年7月15日乘坐公交车外出后一直未归。两年多时间里陆某家人先后在盐城市区、秦南、龙冈等多地寻找,并到公安部门报案。
说起寻找儿子的艰辛,陆某的父亲强抑泪水:“也许在他人眼里,我的这个儿子智障,丢了对家庭来说可能是解脱。但他毕竟是我的亲生骨肉,从小带大,有感情。两年多的时间里,找啊找,找了很多地方,就是找不到。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我就更加难过,怕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吃苦挨饿受冻。前天,接到市救助管理站的电话,我真是喜出望外。”
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姚玉再次核实情况后,将陆某交到其父亲的手中,并嘱咐日后一定要加大监护力度,防止儿子再次走失。
昨天发稿时,从市救助管理站传来消息,又有两名流浪人员通过DNA比对找到了家人。近期救助管理站将安排专车将他们护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