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崇
程远
宋力昕
“老家的报纸,每周我都要翻看”
【人物】于俊崇
【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技委副主任、
国防重点实验室专家委主任
【籍贯】滨海县
中国江苏网5月22日讯 于俊崇院士昨天是和夫人一起从南京返回盐城的。“我妻子是响水人,我是滨海人,她今天一吃完午饭,就想到西环路那边弟弟家去看看,因为盐城的发展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都有点不认识路了。”77岁的于俊崇说。
“这次参加完江苏发展大会,他们问我要不要回盐城看看,我一口就答应了。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个遗憾,这次回来,也有弥补下这个遗憾的意思。”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东台一家军工企业准备生产核一级锻件,经批准可开一个鉴定会,想邀请他回来听听他的意见,“本来已经答应了,结果我临时有个重要的事,就没能去参加这个会,一直感觉对家乡这家企业挺歉疚的。”他说。
对家乡的发展,于俊崇一直很关注,“两周前从北京飞盐城,在飞机上还与邻座一个火箭制造方面的专家聊起盐城,都觉得家乡这几年发展很快。”他有个习惯,每周都要翻一下老家寄给他的报纸,“这份报纸一直就放在我书桌上,我经常看。”
于俊崇1960年从滨海中学毕业,考入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此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研究,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出生于滨海县东坎镇一个普通农家,“家中兄弟姊妹多,父母种田,供养我们很不容易。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寒暑假我为了节省车费,有时一年也回不了两次家。”他说,人不能忘本,“即便是现在,我还经常记得求学时的日子,贫穷和苦难能磨炼人的意志。”
作为一名杰出的反应堆工程领域专家,他参加了中国第一代压水堆型核动力装置、岷江堆、脉冲堆等工程的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工作,参加了秦山二期核电站、新型反应堆等立项论证工作。为了工作,他曾隐姓埋名半个世纪,直到2013年,已是白发苍苍的他才第一次可以告诉别人,他用一生情、一辈子做的事,就是中国的核潜艇研制。
“对于这次的江苏发展大会,我有个小建议,我们每个人可以至少提供一篇书面建言,这样汇订成册,效果更好。”他说。
“家乡面貌日新月异令人惊叹”
【人物】程远
【身份】美国华人总商会会长、美国远程集团董事长、美国华人联合总会名誉会长
【籍贯】响水县
“离开江苏38年,回来都快不认识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惊喜与兴奋,映衬在程远的脸上。21日上午临近11点,当他隔着汽车玻璃望着一段段从眼前闪过的立体高架桥时,不禁想起许多往事。他说,那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乡情、人情,陌生的是家乡日新月异的面貌,着实令人惊叹。
“我老家在响水六套,小时候别说铁路、公路,就连水路都没有。想去趟小集镇,得走上半天。”程远说,“如果碰到下雨天,自行车骑着骑着,车轮就被泥巴糊住了,这时只能停下来把车推到水塘里,把车轮上的烂泥巴洗掉才能接着走。如今,高速公路建在家门口,高铁也已看到雏形,非常好。”
让程远激动的还不止于此。“以前,立体高架桥只有在大城市或在国外才能看到,没想到盐城这么快就建好启用,感觉挺意外,非常有气势,换在过去真是不敢想象。”程远说,盐城有许多后发优势,特别是老家响水县,前日县长单永红专程去南京看望他,谈了许多响水发展的理念和做法。
不过,他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环保,“化工园区一直是个痛点,我想等有机会一定要邀请美国环保行业里的科学家们,请他们谈谈环境治理经验和建议。”程远说,“然后,根据家乡的具体情况做些实地考察,组织团队来家乡为环境整治做点事情。”
在美国奋斗了28年,程远从洗盘子打工自费留学,到逐步创办了集贸易、传媒、教育、房地产、法律服务、新能源等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尽管离开故土多年,但他一直关注着家乡盐城的发展。
“我在美国洛杉矶听人介绍过‘五个一’战略工程。说真的,身为盐城人,真的为家乡这样超前的发展理念,感到荣耀。”程远说,除了环保,他关注的还有教育。20日,在江苏发展大会教育现代化论坛期间,他谈了许多深有同感的话题。他说,感觉国内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而他更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做些实事。
“走生态立市之路,才能造福万代”
【人物】宋力昕
【身份】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
【籍贯】阜宁县
“今天晚上我还要赶回上海,虽然只有半天行程,但我不想错过这次来盐考察交流的机会。”宋力昕是阜宁人,老家就在阜城镇上,“老家我经常回去,但与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对接交流,这还是头一回。”昨天下午,他参观了大数据产业园、新四军纪念馆和环保科技城,“有特色!其实一个城市的发展理念很重要,不要模仿,要走自己的特色路径。”
采访中,他一再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走过很多地方,看到有的地方把村庄变成工厂,最后环境资源被严重破坏,虽然短期内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但长久看,损失惨重。”他说,此次江苏发展大会,很多嘉宾都达成共识,就是生态发展的理念尤为重要。“不要单纯地引进一个项目就行,要看生态环境能否承受,代价如何。”他说,环境优美宜居的乡村,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也才能最大程度惠及子孙后代。
他听说盐城把良好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对此他十分赞赏。“家乡环境越来越好,交通更是四通八达,今后通上高铁,将大大缩短与上海的距离,这对拉动盐城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盐城乃至江苏全省的加快发展有何建议?他说,“还是要放到长三角一体化里去综合考量,各地形成特色产业,不是竞争而是合作,不能什么地方都搞制造业,要因地制宜。”他说,此次江苏发展大会把国内外很多知名人士都召集了起来,这个平台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作用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充分体现出来。
“小城镇发展的春天来了”
“将为家乡父老奉上古琴音乐会”“要大胆地引进来、走出去”
张正宪
刘善教
孟怀东
【人物】张正宪
【身份】《半月谈》杂志社原副总编
【籍贯】阜宁县
尽管身居他乡多年,但张正宪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他对盐城的经济发展总结为三个字:产、城、人。“所谓产,即信息产业;城,即城市结构优化;人,即人才资源的保护、吸引和培育。”张正宪说,只有把这三个字写大、写好、写美,盐城的发展才能更加具有地域特色。
张正宪表示,最近几年来盐城采访,家乡环保科技创新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参观过环科城,它的创新不仅是产品创新,包括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张正宪说,“盐城无论是生态标准,还是人居环境,在全国都排得很靠前,很难得。这对盐城整个信息产业发展很重要。”
“另一方面,盐城很重视城市与乡村联动发展小镇建设。当下,省里提出发展特色农业小镇,盐城就占了15个。明后天,我想实地看看这些农业特色小镇。”张正宪说,“我认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结构优化,所谓城市结构优化,一个是城区功能分布,二是城市体系,三是城乡关系。”
“我们不要老是盯着大都市,大城市要发展都市圈、城市圈,但我们更多需要聚焦的是小城镇。”张正宪说,“目前,从中央政策取向来看,包括户籍制度改革、特色小镇建设、强镇扩权等,对于小城镇而言都是一个发展的新机遇。所以,我认为小城镇发展的春天来了。”
“将为家乡父老奉上古琴音乐会”
【人物】刘善教
【身份】镇江梦溪琴社社长,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籍贯】盐城市
“我父亲是建湖上冈人,我母亲家住盐城主城区,所以我对盐城有很深厚的感情,这就是我的家乡。”68岁的刘善教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古琴艺术,父亲刘景韶是一名古琴艺术教育家,因此,对古琴的耳濡目染注定了他一生与古琴结缘。
“我30多年没有回盐城了,与老家的联系也不多,这次到盐城考察参观的机会很难得。”他说,昨天下午参观了三个点,其中他对新四军纪念馆印象最深。“盐城对红色文化、铁军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做得非常好,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其实我现在做的,也是对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他说,今年下半年打算为家乡人民奉献一台古琴讲座和音乐会,“据我所知,盐城的古琴艺术家不多,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把这种高雅艺术带给家乡更多人。”
2009年,刘善教被文化部命名为古琴艺术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此次江苏发展大会,通过这一平台,他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
今年,他将在无锡、南京、香港等地举办古琴讲座和音乐会,“盐城是我特地列入其中的,因为这是家乡,意义不一样。”他说。
“要大胆地引进来、走出去”
【人物】孟怀东
【身份】深圳海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
【籍贯】滨海县
清华大学本科/硕士学位,休斯敦大学计算机硕士,Clemson大学博士生,斯坦福研究院计算机科学家,有15年软件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经验……这一串光鲜的背后,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孟怀东究竟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但他表示,比起这些,自己更关心的是平生所学能否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我是1989年离开家乡的,如今,重回故乡,感觉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的一切,包括环境让人感觉非常舒服、顺畅。”孟怀东表示,与大城市相比,盐城需要改善什么一时还不好说,但盐城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令人刮目相看。
孟怀东说,当前,在“一带一路”的大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走创新之路,如果盐城想向前再走快一点,就需要多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学习发展经验,要敢于走创新的路,不能保守,“说白了,就是要大胆地引进来、走出去。”
他表示,一旦时机成熟,他会邀请美国高端的人才到盐城对接洽谈。目前,他正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相关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