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8日讯 “还是有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的,真的感谢他们,好人都会有好报。”5月4日,正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陪伴妻子夏庚芬等待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刘洪发来微信告诉记者,他在网络平台“水滴筹”上发起筹款,目前已经筹到了56455元,有935人次进行了捐款,35人帮他证实信息,511人次转发了筹款信息,很多认识或不认识刘洪一家人的爱心人士在网页上为他们加油鼓劲,爱心善款的数额每天都在增加。
提起刘洪,对他最熟悉的人莫过于亭湖区红十字协会的工作人员了。2006年5月,我市“挽救10名白血病患者生命募捐大行动”拉开了帷幕,刘洪正是这场活动中最活跃最忙碌的身影之一,在组织挽救吉中咏、陈静、李振华等白血病患者的活动中,亭湖区红十字协会的工作人员们和刘洪熟悉了起来。“刘洪是志愿者报名第一人,指挥部就让他负责义工和志愿者的工作,还明确了一个无编制、无工资的部长头衔给他,而刘洪把这个角色扮演得相当出色。他每天早上5点半就来指挥部安排工作,中午就买一份5元钱盒饭对付一下,晚上有时候要到半夜12点左右才能回家。”亭湖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为了这个没工资没利益的“虚职”,刘洪还辞了工作,专心做义工帮助别人。
“没什么别的想法,虽然我们家也不富裕,但好在过得去,我就是想尽自己力量帮帮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刘洪说,那两年他辞职专心做义工,身边亲朋好友都很不理解,但妻子和女儿都很支持他,当时上小学的女儿还以他为榜样。
2006年“五一”期间,刘洪放弃长假与家人团聚时间,先后参与组织了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三所院校的500余名大学生,走上市区街头开展募捐活动。每次举行这样的大型活动,刘洪不仅要组织,而且连中午就餐的盒饭也都是由他一一送到学生手中,每天还要擦洗几十只募捐箱。五月中旬,他又参与组织了盐城工学院“挽救10名白血病患者生命募捐万人签名活动”。
说起义工刘洪,很多工作人员都说他是那场“爱心风暴”的幕后英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年,刘洪的妻子夏庚芬不幸被查出与他帮助过的人同样的病——白血病。
在红十字协会忙完了义工活动,2006年11月,刘洪前往无锡找到了一份在医疗机构打工的工作,正当他高兴地前往新单位报道的时候,妻子打来电话让他回家。“感觉特别对不起她,我做义工的时候家里的事情基本顾不上,老人和孩子都是妻子在照顾,她从来没埋怨过我,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也不在我面前提,是我疏忽了她。”确诊妻子患有急性白血病后,刘洪很是懊悔自己没有多关心妻子。
得知刘洪妻子的情况后,曾经和刘洪一起并肩作战在公益事业一线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各方社会力量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先是在市一院治疗了一年多,用了30多万元治疗费。后来因为家里有亲戚在北京,我们又去了北京。”刘洪告诉记者,“到了北京之后,妻子进行了骨髓自体移植,手术费12万元,其他费用记不清了,当时社会上帮助了一点,也借了很多钱,欠的钱现在仍未还上,还欠十几万。”
妻子生病后,刘洪的生活重心主要就是照顾妻子和孩子。“这十多年来,我都是经亲戚朋友介绍,打些短工挣点钱。”刘洪说,去年下半年,夏庚芬的身体又出现了不适,今年年初身体感觉越来越差。“在盐城查,说是复发,我不放心,四月又到北京,查出来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唯一的办法就是异基因骨髓移植。医生说如果等到配对的骨髓移植,要准备100多万元的费用。”面对天文数字一样的医疗费用,刘洪一筹莫展。
十多年来,陪妻子看病,照顾女儿,赡养80多岁的父母,刘洪觉得虽然生活很苦,但坚持一下也就挺过来了。然而,“五一”假期前,在南通读大学二年级的女儿打来的一通电话,让这位曾经的“幕后英雄”不由得心酸落泪。“女儿打电话跟我说,以后不要再给她打生活费了,钱省下来给妈妈看病,还让我不要跟妈妈说。”微信中,刘洪发来的语音信息中声音哽咽,“女儿说学姐给她介绍了两份兼职工作,她给小学生辅导班上课,一个小时40元钱。我听了之后心里不是滋味,本来她就十分重视学业,在校是团干部,现在还要打两份工,我怕她身体吃不消。”
如今,夏庚芬的血液已经送去中华骨髓库筛选配对了,刘洪陪着妻子在北京焦急等待。“如果配对成功,砸锅卖铁也要帮妻子治病。”刘洪心里有些担忧,但他说无论如何都要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