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苗在量杯里游动着。
将海蜇苗打包准备运往码头。
往塑料袋内充氧气。
从专用运输车上卸载海蜇苗包装袋。
船上到处都是满载海蜇苗的包装袋。
中国江苏网5月5日讯 5月4日下午,在射阳公证处的公证下,1700万只海蜇苗从射阳一家育苗场打包运送至射阳港码头,搭乘渔船到海上进行放流。5月5日,我市还将放流2300万只海蜇苗。3个月后,这些放流的海蜇苗就到了可以捕捞的时间。
5月4日上午,在盐城金洋水产原种场和射阳盛海海蜇育苗有限公司内,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抽检了即将放流的海蜇苗。“海蜇苗伞径须在1厘米以上,且个体有活力,这样才能适应放流要求。”市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处长王爱明介绍说。记者从舀上来的几杯透明的量杯里看到,一只只海蜇苗张开“小伞”游动着。
“别看它们伞径现在只有1厘米,但放流大海后到8月份,一般都可以长到五六十厘米,曾经看到的大伞径的海蜇达到1米。”射阳盛海海蜇育苗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道平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届时,取得海蜇专项(特许)捕捞证的渔民可以出海捕捞了,“一般捕捞期在半个月左右,过时不捕它们就沉降到海底啦!”
记者在李道平的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将海蜇苗灌装进塑料袋内,然后再往袋内充氧气,最后打包送上专用运输车。“海蜇苗生存需要空间,打包装袋比较密集时,就需要充氧气,这样可保证它们存活超过50小时。”李道平说,当天阴有雨,这样的天气适合打包后的海蜇苗运送和放流,“如果太阳直晒,温度超过30摄氏度,容易造成死亡。”
下午两点多,3车海蜇苗被运往射阳港码头后,通过滑槽送到了渔船上。其间,海洋与渔业部门工作人员每车抽检了3袋海蜇苗。近2000包(一袋装两包)海蜇苗全部上船后,渔船开往十多海里外的指定海域放流,那里是清水与浑水的交汇处,适合海蜇生长。
“4日和5日两天共放流四千万只。”王爱明说,我市放流海蜇苗种已经连续开展十多年了,此举将有助于我市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增殖,对修复和改善近海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