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盐城版“陈岩石”:省吃俭用资助困难村邻 自己住板房
2017-05-02 10: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刘玉山和老伴谷春凤在自家菜园里摘莴苣叶。

  中国江苏网5月2日讯 村民生病,他悄悄送钱资助;便桥有险情,他自费改修成水泥桥;村里集资修路,他带头交了800块钱。亭湖区新兴镇甘露村退伍军人、老党员刘玉山,当24年村干部,好事做了一辈子。

  身居陋室,他把钱送给困难户

  “我们村老支书,好事做了没得底,自己和老伴却住在简易板房里。”近日,亭湖区新兴镇热心读者周学书来电反映:新兴镇甘露村85岁老党员刘玉山,多年来省吃俭用,热心资助困难户,深受村民好评。4月28日下午,盐城晚报记者前往甘露村九组采访刘玉山老爹。

  刘家紧靠着新204国道与开放大道交叉路边。两间简易活动板房,有三面墙壁出现裂缝,为防刮大风出现险情,拉着几道铁丝固定屋顶。刘老的二女儿刘永秀正动员父母花钱修缮一下住房,刘玉山说:“这房子住着蛮好,不用修。比我们困难的人还有不少,有钱不如省给他们用。”说罢,他和老伴谷春凤走进门前的小菜园,摘莴苣叶子。

  刘永秀说,自从记事起,就看到父母成天忙忙碌碌:种麦种稻、养鸡养羊,母亲还把菜园里的韭菜、草莓、花生、樱桃、梨子拿到新兴街上卖。“那时他们苦钱供我们兄妹四个上学,现在我们都成家立业,有时还补贴一些钱给他们用,但他们就是不肯花钱修房。”

  谷春凤告诉女儿:“他有钱就送给村里邻居了,哪家有点困难让他知道了,他就送钱去。前几天他还送500块钱给路东的李成贵,帮他看病呢。”刘玉山望着老伴:“表示些心意吧。乡里乡亲,哪家没遭遇个沟啊坎的,拉一把就过来啦。”

  关心村民,扶贫济困一片真情

  周学书回忆: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贫困户多。前营大队张玉龙一家5口断了口粮,一天晚上他找到刘玉山家:“我家口粮不够吃,断顿了。”当时刘玉山家只有7斤计划米,磨成米粉喂养没满周岁的儿子,他二话没说,让妻子分出一半米粉给张玉龙带回家。

  不久,刘玉山又听说退伍军人彭德香家子女多,没有被子盖,就把自己从部队带回的一件棉袄送过去。多年以后,彭德香还对别人说:“如果没有刘书记那件棉袄,我家几个孩子夜里就能被冻死。”在村民们心里,刘玉山当村干部24年,没有一点干部架子,只要群众有困难,他都设法解决。

  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下来,刘玉山还是关心村邻冷暖。前年2月,刘玉山在理发时,看到村民吴志群满脸愁容。他找到村干部问情况,原来吴师傅爱人因病去世后,自己又患重病,刘玉山立即走到吴家,送去300块钱:“买点吃的过好年,有病别害怕,配合医生治病。”

  家住路东的张茂玲一家三口病残、生活压力很大,刘玉山闻讯,先后三次共送去1100元钱资助她家。去年夏天,又出钱请老邻居王长贵将张茂玲瘫痪的丈夫背去浴室洗澡。刘玉山说:“我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要不我自己就去帮他洗澡了。”

  自己伤残,热心公益多奉献

  85岁的刘玉山是名退伍军人,1956年在部队入党,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腰部负过重伤,被评为6级伤残。1958年退伍回到家乡,先后担任过甘露高级社青年团书记、生产队长、党支部书记、前营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82年从村干部位置上退下来,回家当农民。

  当村支书时他不脱产,计工分拿收入,退下来后靠村干生活补贴和伤残军人优抚金,前几年这些收入加起来一年不足一万元,但他每年都拿出几千元来资助周围困难户。这些善款有的从生活补贴、优抚金中省出来,有的来自养羊养鸡卖菜挣的收入。

  他和老伴利用空闲地种蔬菜、水果树、养羊养鸡,创收后不为改善自己生活,而用于公益事业。2010年,村里集资修村道,按要求每户量力而出,30元、50元都行,他第一个带头交了800元。2002年,他自己出资8000元,买水泥、黄沙、水泥板和砖块,把村里一座毛竹桥改造成水泥桥,为40多户村民下田劳动、出门进城提供了方便。

  2006年以来,刘玉山先后4次被评为村优秀党员。他说:“我入党61年,党把我从农村穷孩子培养成一名军人,让我当上了村支书。党员就要多为别人做好事,不能总考虑自己生活安逸。”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