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5日讯 边防民警为烧伤男孩筹得善款,可是在致电孩子家长时,电话那头竟传来一位外卖小哥的声音。几番沟通之下,民警才得知,因为网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有误,这名来自南通的外卖小哥毛飞已经退还了多笔善款,并主动当起了孩子的爱心募捐志愿者。在得到毛飞提供的联系方式后,36000元善款顺利汇入孩子的账户。民警和毛飞约定,将继续为烧伤男孩奉献爱心。
男孩全身一半面积烧伤
民警师生协力募集善款
今年3月11日,家住东台农村的8岁男孩小侯(化名)趁妈妈不注意时,拿起打火机玩了起来,一不小心将身上的羽绒服给点燃了,顿时,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震惊了所有人。
事后,经过南通医院的认定,小侯全身50%的面积被烧伤,生命垂危,而所需的治疗费用高达百万元。如此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绝望,所幸的是,南通当地媒体及时进行了报道,并通过网络为小侯发起了募捐。
与此同时,小侯居住地的东台河闸边防派出所也筹划着举行一次爱心募捐。为了发动更多的人,所长陆长春联系上小侯所在的弶港小学,双方决定联合募捐,3月20日,一场以“爱心暖人间、红帆筑希望”为主题的捐款活动在弶港小学展开,经过边防民警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共为小侯募集到爱心善款35599.9元。
可就当民警按照之前网上公布的联系方式进行确认时,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
募捐联系方式不慎登错
外卖小哥误收善款主动退还
4月17日,收集核对完善款后,民警根据微信募捐链接,拨通了小侯母亲的电话。可是,电话那头却传来了男声。“你们打错了,我不是小侯的家长,不过我可以给你们提供联系方式。”原来接电话的男子名叫毛飞,今年36岁,是南通当地的一名外卖小哥,而这样的电话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接了。
据他讲述,3月上旬的一天,突然有人通过手机号搜索,加了他的微信,对方称自己是捐款的,而且已经向他的支付宝汇了钱。一开始,毛飞以为遇到了骗子,自己没病没灾的,好端端地捐款干什么?但当他查看支付宝时,却惊讶地发现多了两笔转账记录,一个是20元,一个是100元,对方还留言祝愿宝宝早日康复。
还没等毛飞反应过来,微信上又陆续收到了捐款人的好友申请。这次他赶紧阻止了对方捐款,“逮”住一个捐款者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随后,对方转发了一个筹善款的微信链接给他,内容是当地媒体对小侯遭遇不幸的报道。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毛飞非常同情孩子的遭遇。他立即和最先捐款的好心人联系,将钱退还到了对方的支付宝上,并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让他们通过正确的渠道去捐款。
一想到肯定还有好心人会按照这个号码汇款,毛飞赶紧拨通了当地媒体的电话。对方向他解释,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将号码弄错,并对毛飞表示了歉意。“可万一好心人发现网上的信息登错了,还以为求助消息是虚假的,那不是坏事了吗?”细心的毛飞要来了小侯母亲的电话号码,干脆当起了爱心志愿者帮助转告。接连不断的捐款电话,并没有让毛飞产生厌烦,每当有人联系捐款,他总会耐心地告诉他正确的联系方式和捐款渠道。
众人关爱下孩子得以手术
警民约定将继续奉献爱心
得知毛飞这段时间经历的“奇遇”后,边防民警感慨万分,在毛飞的热情帮助下,民警成功联系上小侯的母亲,并将35599.9元善款汇给了她,小侯的母亲在电话里也不断地向民警表示感激,而提到好心人毛飞,小侯母亲更是感动不已。靠着一笔笔捐款,小侯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生命体征有所平稳,目前刚做完四肢的第一次植皮手术。
东台河闸边防派出所陆长春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他们还将继续为小侯筹集善款,争取让孩子早日康复。而经历过这一次美好的误会,边防民警和毛飞也在电话里约定,将共同为小侯奉献自己的爱心。
擅自变更车辆用途
发生事故保险不赔
盐城晚报讯4月20日,东台法院审结了一起因擅自变更车辆用途导致保险理赔不能的案件。
2016年春节后,钱某购买货车一辆用于个人使用,并为该车辆投保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保单上均载明使用性质为非营业个人货车。同年5月30日,该车辆在年检时,钱某将行驶证上的使用性质变更为货运。后于2016年9月1日发生交通事故。钱某诉至法院,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三者车损。保险公司辩称钱某从事营运工作已达半年之久,事故车辆性质早已发生变化,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依法不予赔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未履行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故法院经审理后判决保险公司不在商业险范围内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法官提醒:在当前车辆保险领域中,以家庭自用名义投保的车辆,投保费用较低,但若改变车辆用途从事营运活动时,应尽到及时通知保险公司的义务,否则易导致商业险的赔付不能,陷于因小失大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