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浩翔生前活泼可爱。(图片由家人提供)
中国江苏网4月25日讯 响水一8岁男童21日去世,父母为其捐献出了眼角膜。22日,捐献手术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举行。淮安市红十字会证实,孩子的角膜将为4名患者送去光明。24日,处理完孩子身后事宜的父母回到了老家。
这名男童叫马浩翔,响水县大有镇人,出生于2009年,就读于响水县大有中心小学。去年3月,孩子因为身体不适,在南京一医院被查出“椎管占位”,但手术后的病理报告却显示他患上胶质母细胞瘤。
小浩翔的父亲马铃告诉盐城晚报记者,他带着儿子去北京看病,医生说,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断言孩子的生命不超过14个月。因为辗转了全国多个有名医院治疗,知晓儿子已经无药可治,马铃和妻子胡娜商量给儿子化疗,“能延长一天生命就多延长一天,让他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因为孩子的舅舅在淮安,为了便于照顾,今年3月初起,马铃夫妻俩带孩子在淮安化疗。“以前看过报道,人死后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上。”马铃说,既然儿子的生命无法挽回,那就为他捐献器官和角膜,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给更多的人送去光明。
“宝宝,你去另外一个地方,把角膜捐给其他的小朋友,替你看这个世界好吗?”马铃说,因为孩子脑叶受到压迫听不到什么了,夫妻俩在征求孩子的意见时,将简单的意思写在了纸上给儿子看,“虽然他可能并不了解什么,但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今年3月中旬,医生认为孩子的病情恶化,生命进入了一个月倒计时。马铃夫妻主动联系了淮安市红十字会,表达了为儿子捐献器官和角膜的想法,省红十字会和省人民医院也做好了相关准备。4月21日晚上7时许,小浩翔停止了呼吸。
“捐献肝肾等器官,必须要保证器官足够短的热缺血时间(器官从供体供血停止到冷保存开始的这段时间)。因此患者最好是在脑死亡的状态下,借助于呼吸机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确保待捐献器官在手术获取时尽量短的热缺血时间,这样才能使移植后的器官迅速恢复功能。”淮安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陈媛媛告诉记者,小浩翔走得突然,经积极抢救后无法恢复循环,所以器官无法捐献,但角膜有用。
在与小浩翔的家人签定捐献协议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于22日凌晨手术取下了他的角膜。目前,角膜移植手术正在安排中,将为4名患者送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