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区聚亨路,监测员对人行道上的浮尘取样。
中国江苏网4月18日讯 从今年3月起,城南新区在我市率先实施“积尘称重、深度保洁”,要求32条一级道路快车道浮尘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以克论净”能做到吗?效果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1平方米灰尘称重,
用数字说话
4月14日下午,城南新区环卫所监测员熊兆奎和金华军,来到市区聚亨路,开始对道路清扫保洁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他们随机选择了一处路面,分别对其断面上的快、慢车道和人行道各选取一个采样点位,然后将随身携带的1平方米测量尺铺在路面上,用小刷子细心地将浮尘扫进一个小簸箕内,再将浮尘倒入电子秤称重。
“快车道0.3克、慢车道1.6克、人行道0.5克,合格!”金华军用手机分别拍下称重结果、记录在案,并让负责路段的保洁公司负责人签字确认。当天考核的6条路段里,只有纳海路一处的快车道监测结果为6.1克,超过标准1.1克,其他均达标。
在前期试运行的基础上,今年3月起,城南新区环卫作业正式推行“以克论净”考核法,通过对道路1平方米范围内的尘土进行称重,以此作为评价清扫保洁质量的依据。
“为保证测量结果相对公平,我们会选择晴好天气,一些路况太差的路段也不会纳入考核范围。”熊兆奎说。
路段浮尘量减少3克/平方米
“过去检查保洁质量主要靠目测。”城南新区环卫所工作人员熊兆奎说,以感官为主,而没有量化的标准,在评测环卫作业质量时,往往主观性较强,客观性差。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环卫作业水平,城南新区在学习周边城市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克论净”的环卫作业考核方式,通过量化的考核办法,“用数字说话,用数字评价”。按照要求,一级道路实行“585”标准,即快车道尘土不能超过5克/平方米,慢车道不超过8克/平方米,人行道不超过5克/平方米。
“试运行的时候,有的路段,我们1平方米扫出六七十克浮尘,路牙下的灰尘,脚一踢,都能踢起来。”常州市宝隆环卫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薛玉国坦言,刚开始,他们也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任务。
熊兆奎告诉记者,目前,“以克论净”已覆盖城南新区80条主次干道,辖区环卫质量大幅提高,路段浮尘量合格率从50%提高到了85%,路段浮尘含量平均减少3克/平方米。
变“扫马路”为“洗马路”
“每平方米5克尘土的标准,考核的是机械化清扫,不是人工清扫。”熊兆奎说,不断提高的机械化清扫率,是实行“以克论净”的基础和保障。
4月15日上午7点多,宝隆环卫服务有限公司的杨永盛开着洗扫一体车,驶上了聚亨路,对该路段的快车道,进行机械化清扫。随着车辆缓缓前行,扫刷、高压喷水器、吸污器同时作业,车辆驶过的路面也就经历了一次水洗式清洁。“采用洗扫车清洁后,每平方米范围内的尘土量能保持在1克以内。”薛玉国说。
如此严苛的要求,依赖人工劳动很难达标。目前城南新区环卫所有11辆洗扫一体车、5辆电动高压冲洗车、3辆高压冲洗水车,机械化清扫率已达84%以上,道路尘土残存量直线下降,具备了“以克论净”的客观条件。
“我们对车辆的使用、油耗等实现了动态监控,进一步提高了环卫车辆的使用效率。”熊兆奎说,如宝隆公司增加了洗扫车清扫频率,机扫刷以前10天换一次,现在4天左右就要更换一套;洁威保洁公司则采用歇人不歇车的方法,新招入一名保洁车辆驾驶员,近期还计划购进一辆高压冲洗车。
“人行道和慢车道,我们用高压冲洗车拉网冲洗,基本能保持10天左右,再辅以人工清扫。”在薛玉国指点下,记者看到,人行道最容易藏灰的砖缝经过冲洗后,难见灰尘。
环卫工改良清扫工具减浮尘
实际上,“以克论净”的背后是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
“实行‘以克论净’后,我们确实感觉到清扫的压力增加了。”周兰英是常州市宝隆环卫服务有限公司保洁组长,记者探访路段就在他们班组的保洁范围内。
周兰英说,对于“以克论净”,环卫工人也是经过一个思想转变和适应的过程。“现在工人每天普扫次数由一次增加到两次,加大保洁密度,保证全天人工巡回捡拾。过去清扫装备半年发一次,现在一个月就要发一套。”
“工人扫地时也不光是想着扫完就行了,还想着怎么才能扫得更干净。”周兰英手中的大扫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扫帚上绑上了许多彩色塑料绳。
“这种大扫帚不太容易扫起浮土,我们就对它进行了改良,绑上塑料绳,利用塑料绳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吸附道路积尘,清扫起道路上的尘土更容易,也更干净了。”周兰英说,实行“以克论净”后,一线环卫工人为把道路清扫干净,积极想办法,创新出不少“新式武器”。
保洁公司也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工人考核路段不达标,超过1克扣10元,一个月3次达到标准,公司就给予路段工人放假一天或现金等方面奖励。”薛玉国说,明确奖惩后,工人的积极性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