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迎华(中)与学生交流。
中国江苏网4月10日讯 在3月底结束的江苏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决赛上,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赵迎华老师荣获一等奖,成功晋级华东赛区的比赛。
是什么打动了评委?赵迎华老师在学生的眼中又是怎样的一位辅导员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忙碌的赵迎华老师。记者面前的赵老师个头不高,留着齐刘海,扎着高高的马尾辫。要是她不自我介绍,一般人恐怕都以为她是个大一大二的新同学呢。其实赵老师今年已经36岁了,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妈妈。一张可爱的娃娃脸,无形中拉近了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带好230名学生,要有独门绝技
赵老师现在是7个班级的辅导员,需要管理的学生有230名之多,她还是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科长。平日里,赵老师的生活真可谓马不停蹄。家里有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老公是指望不上的,他是个警察”。每天从早上6点半起,赵老师就开始了她火急火燎的一天。
在这样的工作强度和繁忙的家庭生活中,能把事事处理得有条不紊,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果敢决断的执行力,是肯定不行的。赵老师给人的印象也是这样,别看她长相小巧温柔,说话却掷地有声,说一不二,说做就做。
230个学生怎么带?“一个个都抓在手上,是不可能的,只能抓重点”。赵老师介绍她管理这么多学生的“独门绝技”:“抓好两头的,抓住特殊的。营造良好氛围,用表现好的、自觉性特别高的学生去带动其他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同学,更要给予深入细致的关心和照顾。”
激励苦难孩子奋发图强,撑起家庭重担
2012年,赵老师在迎新生的时候遇到一个孩子,叫刘团飞,河南籍学生。入学那一天,他和爸爸一起来到学校,两个人背着破旧的行李,一下子引起了赵老师的注意。赵老师主动上前询问他们的情况,这是一个家庭很困难的孩子,赵老师积极帮助他申请学校的帮扶绿色通道。
刘团飞的爸爸对赵老师说,刘团飞因为家庭原因有点自卑,希望学校能帮他找到自信。赵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刘团飞嗓音不错、口齿伶俐,于是推荐他去学校广播站工作。刘团飞渐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了自信,话也变得多起来。
不幸的是刘团飞的爸爸在儿子刚上大学不久后就突然病逝了。刘团飞无法承受失去父亲的打击,家里还有生病的妈妈和脑瘫的妹妹。赵迎华噙着眼泪,帮刘团飞擦去泪水,并对他说:“你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要站起来,成为妈妈和妹妹的依靠。”
从那一天以后,原本英语和计算机不太好的刘团飞,奋发图强。他的成绩节节攀升,终于这个入学时成绩平平的孩子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还在大二时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光荣称号。现在已经毕业了的刘团飞去了西藏工作,妈妈和妹妹也被他照顾得很好。
“我们一起加油”
2010年,怀孕4个月的赵迎华去考博,这时她的第一届学生正在考研。她和学生们说:“我们一起加油,你们考研,我考博,有任何困难都来找我。”
她给每个考研学生确定报考学校、讲授专业课复习方法、交流英语复习小窍门……赵迎华说:“他们是我研究生毕业第一年的学生。我就像个‘过来人’,想把一切对考研有帮助的事都告诉他们。”结果那一年赵迎华带的学生中有44人考上了研究生,在全校也是成绩斐然。可是赵迎华自己却没考上博士。有点失落之余,她又很得意,因为她的学生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
第二年,不服输的赵迎华再次考博,这一年里,她是一手抱孩子、一手拿书,终于顺利考上了博士。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谢毅敏说:“老师永远不能和学生脱离,不是课上完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只有亲近学生,到他们的生活里去,到他们的心里去,才是好老师,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工作。赵迎华就是这样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