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的妇女主任苗凤英(中)见到知青后难抑激动的心情,和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4月5日,盐都区大纵湖镇三官村热闹非凡。40多年前曾在这里插队的部分知青,怀着感恩之情踏上了这片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土地,与曾经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照顾与帮助的乡亲们忆过去、叙亲情,并设宴款待全村乡亲。
这次来“探亲”的知青共有19名,有的人还带上了家属,他们绝大多数来自无锡,也有部分来自上海。不过,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他们都曾在原盐城县义丰公社小官大队(现三官村)插队。
“以前大家都曾回来过,但集体‘探亲’还是第一次。”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袁坚告诉盐城晚报记者,除了个别知青因身体不佳无法成行,能来的都来了。他自己回三官村已经不下10次,但仍难解思念之情,每一次到来都有不同的感觉。尽管当年插队时的很多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但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知青郭梅萍当年插队时只有17岁,她动情地说,这里的乡亲们没有把他们当外人。刚来时啥也不会,是乡亲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劳动。她一直清晰地记得,当年老支书的夫人、村妇女主任苗凤英没有丁点架子,手把手地教会了她插秧、割稻、挑担子……
知青们集体祭奠了老支书胡如乾,深情回忆了这位已故长者对他们的照顾。“插队时间长了,面对艰苦的环境,大家的情绪开始低落,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比如没柴烧就拿队里场上的稻草,没菜吃就拔老乡地里的菜,但老支书知道这事后却‘护短’,说知青离开父母到这里吃苦很不容易,一定要多关心。”知青潘宝顺说,后来胡书记还让生产队为知青们划了块菜地,叫几个妇女帮大家种菜;分稻草时也尽量多分一些给知青,理由是“知青烧饭不谙火功,浪费柴”。
袁坚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叫做《知青小屋》的画,这次他特意放大了带到联谊会上,画的是40年前他们住过的地方。“刚来的时候,社员腾出了新婚的房子给我们住。几个月后,大队用青砖给我们盖了全村最好的房子。”袁坚说,后来刮台风好多人家房子刮倒,但这座知青小屋除了顶子被刮飞,其他一点没受损。此外,当年他被推荐上学时,100多名群众在推荐信上捺上红印,并派人连夜乘船送到盐城招生办。当时招生办负责人曾说“全盐城没此先例”。
联谊会上有欢笑、有泪水。乡亲们邀请知青们“常回家看看”,无锡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顾问叶建军代表知青表态,他们将带动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多找实事项目为第二故乡经济发展出力。
知青们设宴款待全村乡亲。
知青们在三官村合影。
知青们至今难忘当年的炸糯米肉圆,今天再尝,一半是美味一半是回忆。
袁坚(左)40多年前创作了一幅《知青小屋》画,现在再看,不由感叹“人是物非”。
知青潘宝顺拿出当年在盐城当选劳模代表后拍的照片,指出画面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