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4日盐城讯(吴超)2016年2月,盐城市滨海县天场镇海峰村迎来了一位“贵客”,一个没有本地户籍的新“村民”—— 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综合计划处主任科员赵刚,作为省委派驻滨海县扶贫工作队队员,他以海峰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村民们知道,赵刚是带着省委的重托来帮村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家心里或多或少地犯着嘀咕,海峰村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贫困户多,在省城工作的他,能够了解基层多少情况,也不可能有多少实际经验,又能有什么妙招为村里脱贫致富做些立竿见影的事呢?
在村民的怀疑心态和不信任的目光中,赵刚怀揣一颗精准扶贫之心,踌躇满志地踏上扶贫帮困之路。驻村后,他很快进入角色,紧扣精准扶贫任务,充分利用当地政府正在全面抓好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这一契机,深入调查摸底一线,全面摸清村情、社情,精准吃透户情、贫因,用真情挚爱演绎一曲曲心之歌。
赵刚(中)调研乡村规划
乐于奉献,抛出一颗亲民心
到任后的赵刚,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村里的经济发展滞后、群众观念落后、生产生活困难等现状,还是给原本信心满满的他浇了一盆“凉水”。
“我怎么也想不通一个长期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领,怎么干好农村工作?怎么能够带领我们实现脱贫致富梦想?”这不仅是当地镇、村干部和百姓的怀疑,也是赵刚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当他第一次走入村里的低收入农户家中,第一次查看了村里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后,赵刚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深知充分掌握情况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他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村组农户了解情况,全村有多少党员、多少贫困户、哪些路急需修建、哪些河塘急需整治,他都一一地摸清了底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入户了解、现场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镇、村情况,尽快熟悉村“两委”干部、村民骨干、能人大户、重点贫困户等人员情况,寻找可挖掘利用的资源,摸排脱贫攻坚的现实需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走访了所有低收入农户,并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
“要想脱掉我们头上戴了几十年的这顶‘贫困帽子’,我们就必须要以产业作为引领,必须以增加村集体和全村百姓的收入为目标,把扶贫开发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重点,一手抓基础性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制约我村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在第一次的群众见面大会上,他掷地有声,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全村干群的一致赞同和大力支持。在他的牵头主持下,在南京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学者和镇党委的支持下,他会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一道,为海峰村制订了3年发展规划,既给村民们描绘了全村的宏伟发展蓝图,也为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
赵刚(左一)走访海峰村低收入农户
忠于职守,捧出一颗爱民心
“他不光有一颗亲民之心,还有一颗爱民之心。”这是海峰村一位普通村民对赵刚的评价。对此,赵刚却显得很平静:“既然来到这里,就要为村民群众做些好事、做些实事,不仅要让组织放心,让群众宽心,还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能在离开这个村庄时让当地百姓指着脊梁骨说话。”
初到海峰村进行入户走访中,赵刚了解到一户贫困户,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吃上鱼和肉了,他的心里一阵酸楚,在眼含泪水与他们告别后,他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第二天一早,他就买了一些鱼和肉送上门,并深情地对两位老人说:“咱们的苦日子快结束啦!现在党中央已高度重视解决我们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工作,省委派我们这些第一书记出来,就是要帮助大家解决贫困问题的,请您放心,很快我们就能够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了。”
扶贫一年多来,赵刚拿出自己有限的工作经费,先后慰问了近50多个困难家庭,帮助他们解决了眼前的特殊困难。很多村民感激地说:“赵书记是我们的知心人、真朋友、好书记。”的确,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赵刚深深地懂得,扶贫工作是“民心工程”、“富民工程”,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循规蹈矩,要在观念上更新,行动上创新。为此,他思近虑远,采取有效措施,首先把新观念引导到户,与镇村干部一同引导贫困群众拓宽眼界,解放思想,克服等靠要的观念,增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对有能力增收的贫困户,积极出点子、传信息、指出路,为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在他的引荐和帮助下,海峰村先后有25人找到了务工门路,同时坚持把科技传授到农户,组织村民通过远教平台学习农业技术,掌握致富本领。
赵刚(右一)在项目现场
勇于担当,掏出一颗富民心
作为一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海峰村638个家庭,被圈入新一轮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就达103户。整个村子基础薄弱,村内田块零散,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严重不足,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连片耕种,发展高效农业更是纸上谈兵。彻底改变海峰村的整体环境和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成了赵刚帮助村里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
为此,他只身来到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和省农委、财政厅,县国土局、科技局、海洋渔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先后为村里申请了440万元的“黄河故道现代农业园区项目”、750万元的“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200万元的“土地股份合作试点项目”和近100万元的“土地平整项目”。并利用这些项目资金,为海峰村打造一个“海天青生态高值农业示范园”,为村里配套完善高效农植物种植提供种植基地。
关于赵刚扶贫的事,有说不完倒不尽的故事。凡熟悉赵刚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个工作狂,而且还有着非常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务实精神。对他来说,海峰村扶贫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群众的困难,就是无声的命令。
眼下,海峰村的长远发展又成了赵刚工作重心,他在继续抓好村里一、二产拓展的同时,又在谋划三产发展。他说,下一步,要在充分论证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把海峰村的成果向周边辐射,以订单种植的模式带动周边发展,这样不仅能解决村办企业深入发展后的种植基地问题,也能带动周边镇村的生产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信息发展迅速的优势,把天场镇现有的“天赐场电商平台”功能进行拓展延伸,先给予本村在外务工人员足够的利润空间,让他们将村里生产出的农副产品以零售和分享的模式销向全国各地,形成信息时代的海峰村特色服务团队。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他先后为村里引进近2000万元项目资金,兴办实事10多件。面对取得的成绩,他说,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相信今后,他将会以更大的工作激情和生活热情做好驻村扶贫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海峰村开展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身体力行,努力向党组织和海峰村的父老乡亲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