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丹(左一)从童年起就有了寻找亲身父母的心愿。(图片由吴丹本人提供)
中国江苏网3月14日讯 本报3月10日A11版刊登了河南开封的吴丹想通过盐城晚报帮你找平台寻找亲生父母的报道。消息见报后,多位市民与盐城晚报记者联系,表示吴丹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亲人。记者将吴丹的联系方式一一告知了这些想认亲的市民。吴丹在仔细核对了双方互相提供的线索后,表示有一位陈姓男子的描述跟自己的情况很相近,她与陈姓男子的小女儿约定,将自己的头发寄去做DNA亲子鉴定。
20多年前,吴丹刚刚出生10个月便被抱给河南一户人家收养。“我的养父母家住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玉皇庙镇,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婚后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听说东台社会福利院有孩子可抱养,就委托我的叔叔和姑姑赶到东台,并在1992年11月17日领养了我。”吴丹说,她的养父是个庄稼汉、养母是个聋哑人,他们对她视如己出,供她读书,对她十分疼爱和关心。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是领养的,从记事起就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为了完成这个心愿,我已坚持寻找了10多年。不管需要多久,也不管有多艰难,我会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他们的那一天为止。”吴丹说,她是A型血,脖子后面有颗痣,1992年11月17日被领养于东台社会福利院,出生地可能在盐城新兴镇。“我所知道的有关自己身世的线索很少,但找不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是一种人生遗憾。”
“我看到晚报上关于吴丹寻找亲生父母的消息,我觉得她很像我多年前送人的女儿,我的女儿出生几个月后送人抱养,脖子后面也有颗痣。”家住亭湖区便仓镇的陈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吴丹很像是自己当年的弃女。“我的女儿出生后,家里老人重男轻女,非要让我们送人,再生二胎。”陈先生说,那时计划生育抓得紧,他与爱人被迫将几个月大的女儿送人抱养。但被几家收养人几次转手后,女儿最终被送到了东台社会福利院,以后再也没有女儿的消息。“我们后来也后悔把孩子送人,心里非常牵挂,就想去找孩子,但一直没有找到。血浓于水,相信闺女早晚会原谅我们,我们全家也希望早日找到她。”
老家在亭湖区新兴镇的蒋先生来电称,他在1992年10月份前后短暂收养过一个小女孩,后被乡里送到了东台社会福利院。“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凌晨三四点左右,我家门口传来了孩子的啼哭声,我和爱人打开家门,发现了一个包裹着被子放在篮子里的婴儿。”蒋先生介绍,那时他已经育有一个儿子。“可能是别人家看我们有一个男孩,家庭条件不错,就想将女孩送给我们抚养。”蒋先生说,他和爱人都十分喜欢这个小女婴,当时就想领养。“由于孩子的啼哭声引起了周围邻居的注意,大家都跑到我家打听孩子的情况。我捡到孩子的消息从村里传到了乡里,几天后,乡里来人将小女婴带走并送到了盐城社会福利院。”蒋先生说,几天后,他联系了盐城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他,孩子被送到了东台社会福利院。“吴丹可能就是我当时收养过几天的小女孩,她的老家在原来的永丰镇。因为小女孩被送走几天后,永丰镇曾有人到我家打听过小女孩的下落,并亲口对我说,那个被送走的小女婴就是他们的孩子。”
随后,记者将吴丹的联系方式告知了这些想认亲的市民,大家表示会尽快与吴丹联系并核对相关信息。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了吴丹,吴丹表示,她觉得陈先生的描述与自己的情况很相似。“陈先生的小女儿将自己的照片发给了我,我比对了一下,也不能确定是否有血缘关系。我们已经约定好,近期会将我的头发寄给陈先生,尽快进行DNA亲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