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3日讯 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展现出片片绿意。
在盐碱地里种树有多难?大丰沿海林场里的一批拓荒者们艰苦探索了3年。经过重重试验、层层淘汰,方知适合本地的树种;通过多次摸索、不断创新,才研究出有效可行的方案。他们的努力,仍在继续……
让这片盐碱地铺满绿色,是祝文斌和同仁们的梦想。
反复淘汰选育主打树种
3月10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黄海海边的大丰沿海林场。这是座新建的万亩林场,原计划5年完成建设,现在已经提前完成目标。
“今年春节上班之后,大家一天没有休息,树苗已经全部栽下去了。”大丰沿海林场场长祝文斌说,“今天工人们正抓紧时间施肥,明后天可能有雨呢。”
在林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盐城晚报记者在林场二区看到,一片金丝柳已经抽出嫩绿的芽儿,地面则种植着一层青麦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祝文斌告诉记者,目前林场里的主打树种是中山杉、水杉、榆树(白榆)和金丝柳。这些主打树种的筛选过程,是林场人员几经试验、不断尝试,有所淘汰、有所保留,才得以确定的。
“林场2014年新建时,这里是一片盐碱地,土地上有一层肉眼可见的白色盐霜,所以,选育树种很关键。”祝文斌说,新建初期,他们邀请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的林业专家规划区域,确定种植树种,“当时确定栽种赤槐、银杏和少量中山杉。”
据祝文斌介绍,理论上赤槐和银杏是适合盐碱地种植的。2014年和2015年,林场二区、四区大部分土地栽种赤槐,但成活率一直不高,而且海边风大,赤槐树经不住常扶,“我们也咨询专家树为何很难成活。想过换树种,但也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再试试吧。”
2015年夏季,大丰沿海林场出现了一次重大转折,那一年超强台风“灿鸿”和“苏迪罗”影响我市,林场内的树木也未能幸免。“雨水漫进所有的田里,树也淹掉了,那一次,赤槐的成活率只有10%。”祝文斌说,“但我们在林场B区里有一块试验田,里面种植了一小片中山杉,当时中山杉也淹在水里,但它的保有率达到了90%。”
祝文斌解释,虽然理论上赤槐适宜在盐碱地生长,但苗木种植选择上还有一个“适地适树”的说法,“一方水土影响着树木的生长,中山杉耐碱、耐淹,更加适应本地的水土,它也正是当前推广的‘三化’树种之一。”
高垄栽树,排水爽碱
即使有了适宜的树种,在盐碱地里,树木成活生长也十分困难。大丰沿海林场的土壤PH值是8.5,含盐量超千分之四,而一般种树的含盐量要求在千分之二以内,超过此标准,要种活树就十分困难。“不谈种树了,这里草都难种。”祝文斌说。
祝文斌说,他们也一直在尝试,“刚来,我们就种田菁,它是改良盐碱土的先锋作物。它能在含盐量0.3%的盐土或PH值9.5的碱地上生长,为土壤增加肥力,减少表层土壤50%的盐碱量。”但这种做法并非一劳永逸,海水就在林场不远处,每年返碱也是巨大的困扰。“对于盐碱土的改良,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见效的过程,这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祝文斌反复强调。
“前两年我们是在平地上种树。2015年的台风给了我们教训,树木大批被淹在水里,尽管不停排墒理沟,加快排水,但仍有大批树木被淹死,损失达300多万元。”祝文斌说,树怕水,怎么才能及时排水呢?后来就想到了把田抬高,筑垄子,形成断面,形成排沟。在林场一区内,一排排中山杉在高垄上迎风直立,高垄两侧是一条条排沟,每一棵树周围都有一堆秸秆,在现场,记者还看到泥土上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花花的盐霜。
祝文斌一边展示一边讲述:“我们把每一百亩田分成三块,用机械筑成高垄,垄宽1米,高40公分,每隔50米再开一个横墒沟。这样每50米的积水就可以排到横沟里,能有效防止积水。高垄栽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爽碱,降低盐碱量。”
在正式种树的时候,仍有很多讲究。据祝文斌介绍,他们先是用机械开塘,“塘口直径50公分,深度55公分,之后在塘内铺5公分厚的秸秆,主要是过滤隔离盐霜,之后再放些熟土在秸秆上,施0.5公斤磷肥及2.5公斤有机肥,肥料放下后,将之与熟土搅拌,这一切都做好了之后,再放苗木,之后就是浇水、覆土。”祝文斌说得很细,最后还强调道:“覆土完了之后,再放5公分厚的秸秆在树苗周围。”
说起不太起眼的秸秆,祝文斌得意地说道:“秸秆的作用可多了,下雨了能起到保湿作用,草烂了之后还能作为肥料,另外秸秆在树苗周边,能防止周边杂草长得太快,从而减少林木的管护费用,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