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落难骑友”路口“求助” 提醒:真正的骑友不会乞讨
2017-02-15 16: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月13日下午,“骑友”在黄海路与西环路交界处向路人求助。

2月12日晚上,“骑友”在盐马路与青年路交叉口向路人求助。

  中国江苏网2月15日讯 一身骑行服、头盔、背包和单车……近日,一名身着骑行者装扮的男子举着一块牌子,称遇到困难,向市民寻求帮助,引起市民质疑。对此,资深骑友陈先生提醒,真正的骑友不会乞讨。

  1

  “骑友”讨钱,收获不小

  2月12日晚8点左右,盐城晚报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信息,在市区盐马路与青年路交叉口发现一名穿着专业骑行服装的“骑友”举着一块牌子站在机动车道上,牌子上写着“骑行途中有困难求助,请求几十块钱买干粮”的标语,在他身后的绿化带旁还停着一辆七八成新的山地车。红灯亮起时,这位“骑友”就举着牌子走向路过的小轿车,记者在路口观察的近1个小时内,有五六位司机摇下车窗给“骑友”递了钱,少的给了10元,最多的一位给了一张百元大钞。

  记者在这位“骑友”附近观察了一会儿后,穿过马路走向他。眼看记者走近,这位“骑友”立刻警觉起来,当他看到记者手上的相机时,匆忙地收起了手中的牌子,并用牌子挡住自己的脸。记者问他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位“骑友”一言不发,急忙走向路边。记者立刻跟上去表示可以帮助他请他吃饭、安排住宿,但“骑友”还是不愿说话,只是一直躲闪。随即,记者又拿出手机,表示可以帮他联系救助部门,给他解决眼前的困难。这位“骑友”显得不耐烦起来,跑开了。

  2

  路人质疑,“骑友”慌张

  在记者和“骑友”说话时,一位开着黑色小轿车的司机以为记者是好心人,想帮助这位“骑友”,立即打开车窗,直截了当地说:“这是骗局,不要被他的外表给蒙骗了。他就是个骗子,不要相信!”在记者与小轿车司机谈话的一两分钟内,再次回头时,这位“骑友”已经拾好了东西,准备骑车离开了。

  2月13日下午3点多,在市区黄海路与西环路交界处,记者在马路对面又看到了那位“骑友”举着牌子向路过的司机求助。一位骑电动车路过的中年男子对记者说,这人肯定是骗子,你看他这身骑行装备价格不菲。“如果真遇到了困难,把自行车卖了也能应急。一个大小伙子站在路边要钱,丢不丢人?”中年男子说。

  看着记者这张熟面孔准备走向他时,那位“骑友”赶紧收起手中的牌子,着急地躲到一旁的绿化带后。晚上6点多,当记者再次路过黄海路与西环路交界处时,发现那位“骑友”还在向过往的行人求助。

  3

  戳穿伎俩,谨防被骗

  这些自称“骑友”者,声称在路上遇到困难,寻求路人帮助。他们说的是真的吗?记者为此咨询了市解放北路崔克自行车专卖店店主、资深骑友陈先生,陈先生以他的经验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真正的骑友在出发前都会做好应急准备。如果在路上遇到困难,他们会第一时间向家人或当地骑友寻求帮助,不会上街乞讨。“骑行人员就算真的遇到困难了,也不会用这种方式在路边求助。如果骑行人员真有困难,他们一般会选择在户外网站发帖,当地的骑行爱好者看到后就会联系他们,请他们吃饭安排住宿,他们一般不要现金,这是圈内的普遍做法。就算真的走投无路了,他们会联系自己的家人,再不济就向当地交警求助,毕竟一个大老爷们在路边举牌子乞讨,还是很没面子的。”

  随后,陈先生看了一下记者拍到的照片。他说,“基本是骗子,一般玩骑行的人,长期风吹日晒,衣服、行囊、鞋子都会很脏,你看他的装备上一点泥都没有。现在这种骗局很多,以前刚出现时,很多人信以为真,随手给个50元或100元。现在大家都谨慎起来了,献爱心是好事,但最好多长个心眼,不要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人给蒙骗了。”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