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区内,喜庆的红灯笼随处可见。
姚德银夫妇在家里挂年画。
“现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住在31号楼201室的吕春秀是一位76岁的老人。见有记者来访,老人兴奋地拉着记者的手,一起参观整洁漂亮的新居。老人的新家是两室两厅,室内瓷砖、淋喷头、马桶、水池、灶台面一应俱全,墙上还挂有一面党旗和为新年准备的中国结。
吕春秀老人对现在的房子相当满意,介绍新居时,她一脸开心,摸摸这摸摸那。“我们小区环境可以说是一流的,好多人都说,县城里也找不到这样的环境。”老人说。
当记者询问买房花了多少钱时,老人告诉记者:“新房面积100个平方,总价近9万,减去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金3.5万元,宅基地自愿退出补偿金2万元,民政补助了5000元,另外政府为我们办了2万元无息贷款,再加上3个月的临时过渡安置费,我相当于没有掏钱就拿到钥匙了。”
“6·23”风灾虽已过去半年多,但吕春秀讲述灾情时仍心有余悸。当天下午,她和老伴周秀芳都被压在倒塌的屋檐下,如若不是好心邻居以及闻讯赶来的村干部,老两口可能性命难保。在回忆当天的场景时,老人不停地擦拭泪水。
“龙卷风过后老伴身上多处软组织受伤,在射阳医院救治;我是左脸骨折、两根肋骨骨折,在盐城的医院住了28天。”吕春秀对记者说,现在她的脸上还有6块钢板,“真的感谢政府,我们老两口近20万元的医疗费都是政府出的,没有要我们花一分钱。”
去年,突如其来的风灾将老人5间房子摧毁,事隔半年后,灾后安置小区就这样出现在眼前。老人不禁感慨道:“像做梦一样!以前都住瓦房,现在住上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旧冰箱放在新家里特有感觉”
春节期间,在晨阳佳苑安置小区27号楼203室姚德银、赵玉兰夫妇家里,每天都有亲戚上门祝贺他们喜迁新居。
“在新房子里过年,我感到很幸福,新房子就是政府给我们的最好年礼!”姚德银开心地说。他家的房屋在“6·23”风灾中倒塌,现在他们住上了100平方米的安置房。
1月28日,大年初一。姚德银和老伴赵玉兰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忙起来,两个女儿中午要回家和他们一起吃饭。姚德银还特地请了几位亲戚到家里来,“过年就是一家人团在一起热热闹闹,风灾过后要不是政府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又让我们搬上新房子,这个年我们哪会过得这么开心。”
姚德银家的4间房子在去年风灾中受损严重,面对这场天灾,夫妻俩开始时是欲哭无泪。“幸亏政府及时送来紧急转移安置救助金、生活救助金和租房补贴,让我们渡过了难关!”姚德银说,灾后他们夫妻在外租了一间房子,解决了临时困难。
“政府免费为我们安装了厨房的灶台、卫生间的马桶等,还给后三间贴上了瓷砖。”他说,“一台冰箱是唯一从旧房子里抢救出来的东西,现在放在家里特别有感觉,很有纪念意义。”
据了解,射阳县对特别困难受灾群众还采取了托底救助政策。70多岁的薛学成的小儿子多年前去世,留下7岁的孙女和6岁的孙子,龙卷风将他的房子全部毁损了。这次分房,有托底救助政策,分了他一套房子免费住。老人逢人就说,“政府关心我们困难家庭,受了灾还能有好房子住,比以前的老房子强上不知多少倍了。”
要建“有温度”的房子
半年多前的那场风灾发生后,当地政府很快就启动了安置房建设,短短4个多月时间,新房子就建起来了,去年11月底4个安置小区全部完成分房交付。陈洋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程良告诉记者,晨阳佳苑小区是该县最大的安置区,共可安置218户灾民,目前已经有上百户受灾群众搬进小区。
“我们小区里不仅建有党群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新建的幼儿园、健身场所等公共配套设施都将陆续投入使用,可以说,我们这个小区跟县城小区设施相比一点都不差。”程良说。
记者在晨阳佳苑小区居民家采访时发现,有的配套设施比较先进。受灾群众潘康成家的阳台上安装了一台光伏太阳能电热水器,这种热水器不再需要架上屋顶,而是悬挂于阳台墙上,太阳能板挂在阳台外。
“这也是政府为我们免费安装的,要值五六千块钱呢,如果遇到阴雨天的话,就用电烧水。”潘康成说,现在他只要打开开关,热水全天候供应。
可视对讲门铃让潘康成备感方便,“单元门都有门禁,楼下来人按门铃,我们都能从对讲机门铃里看得清清楚楚。”他说。而76岁的吕春兰夸赞房屋建得非常人性化,“连卫生间里都安装了防止老人滑倒的扶手,真是太贴心了!”
“房屋建设采用全框架结构,不仅抗风性能强,还能抗7级地震,小区还安装77个监控探头,物业24小时有人巡逻。”射阳县城投公司总经理陈曙告诉记者,建设过程中,他们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群众满意,“要建‘有温度’的房子,让老百姓真正感到政府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