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因项目建设需要,需对夹河村小冯庄村民实施房屋征收,其中有一处周姓老宅基地,因拆迁补偿房屋分配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后经徐峰等人大代表从中调解,最终达成协议,于今年6月初签订了息访协议书……”这是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人大代表协助矛盾纠纷成功化解、让民声有“回声”、民意变满意、助推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写照。
掌握矛盾纠纷“晴雨表”,把准信访稳定“风向标”,征询民意解除“急难愁盼”。大彭镇充分借助人大代表熟悉乡土人情社情民意、群众基础好、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威望较高、参与调处矛盾纠纷群众更易信服等多重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为民担当,为民解忧,为民用情,助力社会治理,搭建好民意与满意的“连心桥”,让公平公正环绕群众身边、可触可感。人大代表不仅是群众的“代言人”,他们还化身“调解员”“和事佬”,当好化解矛盾的“特种兵”。平时,代表们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情民意,在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及时纾解困惑,认真梳理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用真心、真情妥善调处群众矛盾,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法治平安大彭贡献人大力量,不断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大彭镇人大充分利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桥梁纽带功能,推动发挥人大代表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驻站调解矛盾纠纷,从情、理、法等多角度、面对面、零距离做好当事双方的沟通工作,深入分析矛盾纠纷的难点堵点,高效破解矛盾纠纷,着力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平息在基层,从而加快了调解进度、缩短了息访时长,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拓展多元解纷路径,打开调解新格局。代表们采取“情理法”并重的调解原则,着力“情”的融入,注重“理”的引导,坚持“法”的底线。权寨村村民陈某有诉求称:其所反映的地块属于煤矿塌陷地,因长年积水无法耕种,后经三组村民同意由队长找垫土方回填,其间未收取村民任何费用,后因回填到80%左右没有土方了,暂停回填,产生矛盾。经人大代表、镇村信访工作人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协商,深入分析双方矛盾症结,通过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并晓之以理,用老百姓的理,解决老百姓的事,同时以案释法,进一步增进双方理解互信,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让当事双方主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缓和对立情绪,促使当事双方逐渐从“针尖对麦芒”的争吵到心平气和地对话,经过耐心调解,垫土方同意对此地块进行后续整理,完成后交于村民耕种,村民顺利签订了息访协议书,实现了化解提速、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如今,大彭镇“人民调解+人大代表”多元化调解矛盾纠纷机制运行良好,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及时将矛盾和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在现场一线,实现了矛盾纠纷调解与代表履职有机结合以及人大工作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促,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中的“减震器”“减压阀”作用。今年以来,大彭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及时了解群众诉求,着力化解纷争,参与人民调解工作达55人次,推动化解34件。
“35名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通过‘法、理、情’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精准化解矛盾纠纷,有力推进了息访止诉,达到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同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双赢’效果。”大彭镇人大主席蔡芳介绍,自全区人大“六大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本镇人大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基层一线实际,充分利用代表联络站,积极开展协助矛盾化解行动,通过适时组织代表分析研判社情民意,致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黄全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