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赵强)新学期,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投资3亿多元、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东湖校区一期项目正式投用,药学技术系2000余名师生整体入驻,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学校的高速发展历程,也是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从边缘到主流,从弱小到强盛发展历程的缩影。建校以来,徐州医药高职校围绕药学制药、护理康养、医疗器械等3个专业门类,逐步建成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先后为社会培养3.1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招生持续呈现“高分段高”“投档线高”“报到率高”的领跑态势。
拓宽育人阵地 培育济世“药人”
良好社会声誉的背后,是学校坚守育人本位、提升办学内涵的长期探索。作为一所医药类专科学校,徐州医药高职校担负着为江苏医药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校坚持以培养“有济世情怀的医药人”为育人目标,基于学情实际和成长规律,将大德大爱与医药类职业特殊的岗位要求有机结合,培养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使命的“济世医药人”
“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具备浓厚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养料’。”徐州医药高职校党委书记杜庆介绍,学校将学生成长需求有机融入硬件建设,让整座校园成为一个广域的育人平台。
校训墙、厚朴亭、远志苑、紫藤花廊、剂型小道……漫步校园,一砖一瓦都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学校精心设计了“伟哉医药浮雕墙”“中国医药发展史步道”等系列文化景观,让学生在“学习步道”中领会“厚德博学,强能济世”的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润物无声,思政育人助人成长。医药类职业的规范严谨对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老师们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神圣性,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在活动组织上,学校坚持常态化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和“文明风采”德育实践活动,并将社团活动筹备、校园歌曲编排等权利全部交予学生,目前全校共有舞蹈社、篮球社、书法社等60多个社团,均为学生自主申请成立和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拓宽视野、提升素养。
聚焦专业发展 打造医药“金课”
遵循“专业设置紧跟行业,素质培养紧贴职业,技能训练紧扣岗位”的人才培养理念,徐州医药高职校围绕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所学与实际需求紧密对接。
目前,学校建成药品生产技术、药学、护理3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和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联院高水平专业群,获评3个省级优质专业、4个省示范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7个联院重点专业和10个市特色专业,1个教学资源库、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分获教育部立项。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徐州医药高职校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引进了一批高水平教师和专家,专任教师和高级职称人数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比赛,促进骨干教师不断交流经验,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全力打造“金课”,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全校教师坚持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课前试讲、共同反思,实现听课评课常态化、层级化、标准化。
“在备课时,我会注意把学习中的抽象概念,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解释出来。”针对药物分析技术这门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头痛”的课程,药分教研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形式多样的互动学习,在提高课堂趣味性上下功夫。
产教协同融合 人才就业“走俏”
“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很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就被龙头医药企业‘锁定’,给出的薪资待遇也很可观。”徐州医药高职校校长高侠表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有效填补了医药行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因此吸引省内多家知名医药企业向学校伸出“橄榄枝”,希望来校预定毕业生。一大批优秀学子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入职后的两三年里,就成长为规模药店的储备店长、公立医院的药剂师,职业上升空间拓展顺利。
药校毕业生为何这么“走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持续打造“政行校企院”五方合作机制,让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
依托全省医药和医疗器械总产值在全国排名保持领先的鲜明行业优势,学校牵头成立江苏省医疗器械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全省152家医疗器械企业、行业协会、研究院所、产业园区、职业院校等单位共同组建行业联合体,培育行业急需的紧缺性人才,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生物医药产业学院被首批认定为省级高职院校现代化产业学院。
学校与中国医药城、礼来苏州制药、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恩华药业、万邦医药和徐州市第一至四院等医药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培养方式,专注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辟新天,扬远帆,立潮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徐州医药高职校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打造更多“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药人才贡献药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