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国源集团:党建引领激活发展动能 全力打造“井下万米巷道党支部”
2024-10-11 09: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近年来,徐州国源集团所属徐州铁矿集团镇北铁矿设备党支部,以党的建设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全力打造“井下万米巷道党支部”这一品牌特色,通过党建领航新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保障井上井下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好地质、采矿、水文等各项技术勘探,为实现镇北铁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党支部被徐州市国资委党委评为第一批“五星级党支部示范点”,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徒步万米保运转指方向

所谓井下万米,并非垂直距离,而是设备支部的党员和职工,每个工作日都要背负沉重的维修工具和测量仪器,在井下潮湿的环境中从-165水平到-410水平的10多个分层徒步行走,开展设备维修和技术勘探;而每个分层巷道都不少于2000米,一天下来至少徒步行走1万米以上。正是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保障了各类设备尤其是提升、通风和排水三大系统正常运转,指明了安全生产、资源勘探与开采的技术方向。因此,镇北铁矿党总支将该支部打造为“井下万米巷道党支部”,树立起特色品牌支部,为党旗增辉。

党建引领攻难题克险阻

攻坚克难,实施攻深找盲探矿项目。镇北铁矿是一座具有4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山,为集团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地下资源的不断枯竭,面临着无矿可采的难题。为寻找接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设备支部与集团技术部协作实施“攻深找盲”探矿工程,通过支部共建组成技术攻关组,发挥党员技术骨干的作用,深入井下各个水平,背负着沉重的探测仪器,每天平均在井下行走超过一万米,深一脚浅一脚摸爬滚打,泥水和汗水将浑身浸透,但他们忍受煎熬,用脚步丈量真实数据、将党旗插遍百米井下。最终通过探边摸底、攻深找盲、综合探矿,三年来先后在-210米、-360米水平和北部1#矿体,总共探测出矿石储量72万余吨,有效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年。

实施技改,赋能以机换人自动卸矿。镇北铁矿-210米和-360米水平主溜井一直使用人力卸矿,方式较为原始对职工体力消耗大,卸矿速度缓慢影响生产。设备支部组织党员与技术人员一起,实施侧卸式矿车改造,利用曲轨将矿车依次掀起实现自卸功能,满足了现场出矿需求。实施后,改变了几十年来人工卸矿历史,将运输效率提高了30%,并将卸矿人员由18人减至6人,每年可以节省人工工资开支近80万元。

队伍建设学理论重培养

以“微课不微”,解决工学矛盾。设备支部针对党员维修和技术勘探任务重,工学矛盾突出的情况,有效利用班前班后挤出时间开展“上井下井五分钟微党课”,讲党的理论、形势任务、优良传统、安全技术、质量标准等,力争让“上下井五分钟微党课”成为人人参与、效果不“微”的“大讲堂”,做到学习教育与完成工作任务两不误、两促进。

以“双向培养”,助推员工成才。设备党支部深入开展双向培养活动——多名职工被集团评为“铁矿标兵”或“优秀员工”,进而发展入党;一些优秀党员被授予市级文明职工以及被集团聘为主管技术员、副主任工程师和分管技术、生产的副矿长,成为镇北铁矿的技术中坚和生产骨干力量;助力双培活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职工解难题惠民生,助力环境保护

镇北铁矿生产区浴室过去用水通过锅炉燃烧煤炭进行加热供职工洗浴,不仅污染环境费时费力,需要四名职工轮班作业,且每月消耗15吨煤炭,每年用煤180余吨,仅购煤费用达17万元。设备支部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地源热泵+空气能改造项目,通过不断实践精心施工,实现自动补水、自动加热、定时烧水等功能。安装后,地源热泵机组回收利用地下水热能,并选取在电费较低的夜间谷时运行,不仅在夜间提供当班热水,还可利用保温水箱储存热水供白班使用,为职工提供源源不断地洗浴热水。此次技改在经济效益上,将锅炉工减为两人,每年可节省人工工资12万元;而夜间谷时电价较低,电费约3万元/年,较燃煤节约15万元。在社会效益上,由于无需用煤烧水彻底杜绝烟尘产生,降低碳排放量,为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空气环境做出了贡献,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

党建引领为设备党支部蓄势赋能。

近年来,设备支部重点加强班组建设,指导培育“厉文生掘进班”,通过思想引领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改进采掘方法保安全创效益、攻坚克难勇拼搏甘奉献,在安全生产、技术革新、提高采矿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等方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该班组在2024年5月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省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下一步,支部广大党员坚决做到不惧井下艰苦环境,以奉献担当、开拓创新精神,继续从每日万米奔波保障设备运转和开展技术攻关做起,将“井下万米巷道党支部”这一品牌牢牢树立起来,用党员的万米步伐把党旗插遍井下一线,让党徽的光芒照亮在百米井下。

标签:
责编:郭玲玲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