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徐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2024-01-17 10:02: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樊海涛

我市自2020年启动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先后两次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会上典型发言,相关活动入选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项目。日前,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牵头评选出2023年江苏教育十大新闻,其中徐州的相关工作被列为实例,受到表扬。

我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哪些创新举措?一体化建设成效如何?未来之路将如何谋划?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护航青少年“拔节孕穗期”,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在2023年秋季开学的第一课上,市民主路小学的孩子们与来自驻徐某部的护旗方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在了解升旗含义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祖国、爱国的理解;在市潇湘路学校,同学们观看思政课微视频《科技强国 未来有我》,认识到自己的“小梦想”和“中国梦”密不可分;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学生们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在逻辑和显著优势……

从小学到大学,从孩童到青年,按照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的庞大系统工程。

徐州各学段学校齐备、优势资源互补。市委教育工委自2020年开始探索实施“一体化推进思政教育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创新项目,该项目曾荣获“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奖”;建立结对帮扶县区中小学长效机制,打造“乡土润心·思政铸魂”城乡一体化育人品牌,入选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项目等。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打通学段联系,深化课程改革,丰富实践育人,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上持续发力。

育人实效更加明显——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课堂是主阵地。如今,全市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改革创新。

不久前,市民主实验学校将思政课走进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同学们聆听报告,被先辈们的事迹震撼和感动。该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邵蓉说,小学的思政课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把思政课堂搬入生活,让社会这个大课堂去佐证理论,成效显而易见” 。

类似的情景模拟、实践锻炼等“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教学手段,如今被各地广泛引入课堂教学。日前,市华润小学结合该校培养新时代劳动者教育的特色,由劳动老师带领学生开展 “劳动+”课程。此课程融合电影课程,通过纪录片、微电影、科普视频等载体,同学们从中感受劳动、科技的价值与奉献精神,激励他们的爱国情怀,勇敢承担起时代使命,打破了以往将学业水平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思政一体化应抓住课程改革牛鼻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近年来,我市系统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举办各学科教师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与课题研究,分层次组织各学科教师课程思政“擂台赛”,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3年前,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中心在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高校创新的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全市开放,吸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此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定期开展思政课教育学习交流,提高适应一体化建设需要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太行路小学执行校长、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宋梅说:“通过相关平台,组织广大思政课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和专项课题研究活动,为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师拓宽了职业成长空间,提高他们针对学生的困惑和期待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能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思政课办得怎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老师会给我们讲故事,带我们在校外做体验活动,觉不到一点说教气。”徐州科技中学七年级学生王子维觉得,现在的思政课亲切有趣。据了解,现在我市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思政课,对思政教育不抵触,很能接受。

一体化建设效果,归根结底要由立德树人成效来检验。“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热爱我的祖国,也热爱中国共产党。”徐州医科大学2020级学生闵子桐说。根据我市各高校本科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爱国意识、社会服务与奉献意识、集体观念、社会公共意识等能力素质较强,对德育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智体美劳等其他四个方面。

随着“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同向发力的育人效应充分显现。

资源统筹更加有效——

近年来,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着“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演进,相关内涵和外延随之变化。这意味着要从“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转变,必须更加有效调动各方面思政要素,构建起结构优化、层次衔接的“大资源”平台。

在我市高校中,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高校,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省级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州高校资源富集,思政教育一体化必须要发挥高校的作用。

“为推动全市思政教育一体化,我校从定点帮扶、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理论宣讲、实习实践等方面,推出了相关特色做法。”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印少云认为,高等院校智力资源密集,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支撑作用,能够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虚拟仿真、物理实验、艺术创作……寒假即将来临,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多年来,该校在假期接纳全市中小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科学之美。徐师附小的学生曾在暑假走进该校化工学院实验中心,开启一场“乌金SPA”的欢乐之旅。“在那里,大学老师给我们讲课,很接地气,消除了我对煤炭的神秘感。” 他说,此类活动很有意义,不但获得了科普知识,并点燃自己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完善‘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体系,需要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徐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安义认为。

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良好的发展生态,充分激活了“社会大课堂”。

2023年清明节,市委教育工委联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在淮塔举办的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情景式思政课活动,被央视新闻频道予以专题报道。

2023年6月,由徐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徐州市大中小学“我们的思政课”活动启动,创新开展“思政名师进千校”“行走的大思政课”“同听名师思政课”“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等系列活动,促进了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发展。

同年7月,徐工集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揭牌。半年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以“‘感受智造魅力,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游活动”在徐工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生们在专家讲师引导下,切身了解徐工的历史变革、大器文化、工匠精神、技术实力、全球布局等内容。“研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国重器,世人惊艳,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励志报国。”市第十中学学生黄灿宇说。

像这样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在我市陆续成立,为思政教育提供贯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鲜活教学资源。

平台机制更加完善——

“近年来,我市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越来越系统、越来越深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艳说。

徐州市委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全市意识形态建设责任清单,将一体化建设纳入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县级教育部门考核和中小学校党建考核,实现有效覆盖。市委教育工委印发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推进方案,深化在徐高校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细化一体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各学校在思政教材基础上研发与本校实际切合的校本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

“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就是打通资源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市教育局高宣处处长胡辉介绍,我市组建了由“在徐本科院校+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的四大思政教育联盟,建立党建、论坛、网络、活动“四大平台”,拓展思政资源共享渠道,覆盖大—中—小—幼全学段。

徐州工程学院和云龙区教育局是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第四联盟牵头单位。“作为第四联盟的牵头单位之一,我校主动担负起牵头责任,积极开放优质的思政课程、育人主题活动和育人阵地资源,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徐州工程学院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我市在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成立“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建立结对帮扶县区中小学长效机制。该项创新性工作已入选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项目。

在育人一体化落实上多维考量,家校社协同发力。我市推动家长争当“彭城好爸妈”,在全国率先推行“家长持证上岗”;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创新开展“一表五清两制”个性化关爱行动,先后为9.8万名特殊学生建档,挑选3.1万名教师作为成长导师。另外,强化各部门工作合力,推动公安、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春风育苗”“春光护苗”“春雨润苗”三大工程,在全省率先建设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专门学校等。这些创新,为健全我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平台机制提供了保障。

统揽全局、多元共治,谋划一体化建设未来之路

当前,我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迎难而上。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我市有关部门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谋划。

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精准把握一体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我们将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一体化推进机制。”刘艳介绍,我市将强化在徐高校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联盟任务清单,成立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名师研究团队。推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和在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提升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市属高校高质量考核体系占比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解决一体化建设衔接性不足、区分度不够、资源整合不充分、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守牢课堂阵地,实现思政课程改革提质增效——

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各学段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衔接研究。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体系,有计划开展大中小学跨学段、分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常态化开展各学段教材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等交流活动。

深化全员育人探索,深入挖掘各个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加强学科之间横向联系。通盘考虑,充分发挥多门课程共同育人的功能。

激发教师队伍潜力,以思政课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为主体力量,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团队,孵化教育教学成果,推动一批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探索实践路径,推动“大思政”建设提档升级——

“一体化建设还要进一步盘活社会资源,拓展实践育人阵地,丰富实践教育载体。”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处处长西家鹏表示,我市将继续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选树徐州市思政课实践基地,联合教育部门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开展情景式思政课和同上一堂思政课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沉浸式思政育人活动等。

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王学伦介绍,要完善家校共育体系架构,落实《“彭城好爸妈”成长工程实施意见》,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委员会作用等,深化彭城“好爸妈”成长工程,凝聚家校共育合力,让“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的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我市将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提前预判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使信息技术发展和实际工作格局协调同步,线上资源和线下教育双线协同发力,强化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徐州力量。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