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3-12-25 10:19: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王正喜

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是徐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牵引带动徐州中心城市建设、老工业基地转型,为徐州跻身万亿级城市、推进未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今年以来,各产业集群工作专班高效运转,各项工作扎实起步,“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体系初步构建、成效正在显现,全市上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的导向更加鲜明、认识更加统一,产业强市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12月8日,江苏省新型能源体系示范启动暨徐州市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我市举行,省发改委发布《徐州市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 年)》,从省级层面推进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

7月20日,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在我市举行,这是全省首场1650产业体系创新发展大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程机械产业,把工程机械产业链列入省1650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打造,全力推进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在省、市领导的高位推动协调下,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至9月份,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中,绿色低碳能源产值同比增长11.5%,集成电路与ICT同比增长4.6%,安全应急同比增长13.6%,精品钢材同比增长11.6%,高端纺织同比增长36%,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同比增长7.9%。

统筹协调高位推动

资源要素高效集聚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集群培育情况汇报,并专题研究未来工程机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能源等产业发展,各分管市领导定期调度牵头集群工作,有力推动各专班聚焦聚力。

10个产业集群工作专班会同属地政府、市级部门,围绕集群企业培育、创新引领、重点项目、高端活动等重点事项,认真梳理集群年度重点工作,建立重点工作清单,确保集群培育目标清晰、工作具体、措施扎实,确保集群培育见真功、出实效。

工作专班协调推动徐工集团、鑫华半导体等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吸收带动1500余家上下游企业,开展各类联盟活动50余次,推进跨区域对接、跨产业交流、跨领域合作。

各地各部门按照《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共性工作清单》,明确4方面20条具体培育举措。积极开展产业研究,摸排基础情况、分析发展形势,编制项目、品牌及产业链图谱等图表124张。大力推进产才融合、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上市培育、金融服务等协同联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汇聚创新资源

增强创新动能

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汇聚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安全先进的创新体系。

“一号产业”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2个研发领域,新吸收10家股东,已研发60余款核心零部件。江苏省橡胶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创新中心获省3000万元专项支持。江苏省安全应急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并建设了安创中心展厅。国家细胞治疗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完成实体化注册,与中信集团、复星凯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云龙湖实验室深地装备、数字深地、深地开发和深地环生4个综合科研平台加快建设。

市政府制定《在徐高校服务“343”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一流高校院所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任职企业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获批省“科技副总”项目60余项,推动企业研发机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发展,全市96.8%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为集群企业主办。

聚焦关键技术,我市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推动联合攻关。7月20日,市政府面向全球发布“工程机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榜”,目前已有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上海交大等90余家单位参与揭榜,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光刻胶单体成功进入国际客户供应链体系的企业,徐州鲁汶仪器有限公司核心产品特种金属膜层刻蚀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江苏鑫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级多晶硅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推动数实融合

全面赋能集群发展

为加快推动“343”创新产业集群“智改数转网联”,年初以来,市工信局组织专业机构对1200家企业全面诊断,免费帮助制定智改数转方案。今年以来,已组织实施984个智改数转项目,1至9月份实现投资29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6.3%,573个项目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各集群专班推动企业创新应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建设一批覆盖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试点示范。最近,维维金澜食品、好的食品、金致新能源、恩华药业4家企业入选省“智改数转”诊断典型案例。徐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跃升至全国“双跨”平台第二位,新增国家智能制造工厂1家、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星级上云企业266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5家、省级智能工厂8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家。

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保障,我市加快全光纤网络改造,建成覆盖重点产业聚集区的“双千兆”高速网络。全省第4家获批开通40G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成数据中心16个,标准机架8000架,5G基站超1.7万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累计达到209.12亿,解析量71.37亿,入驻企业7565家,为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提供了硬支撑。

下一步,各集群工作专班将结合集群发展阶段特点,分集群实施“七个一批”,谋划一批重要事项、遴选一批重点企业、梳理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招引一批高端人才、开展一批精准活动,集中精力、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加快建设规模体量更大、影响力更强、创新生态更优的“343”创新产业集群。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