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上半年徐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6元
2023-10-09 12:24: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近年来,连年的丰收丰产为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能。数据显示,2022年,徐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0元,较2012年10280元翻了一番多。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6元,增长6.9%。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写好土特产文章

增收基础更稳固

“稻虾共作,一块地有多份收入。每亩产水稻1300斤,鱼虾亩产250斤,今年增收不成问题。”新沂市草桥镇卢圩村稻农张德栋高兴地说。

2023年以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接连出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更稳固,成效可持续。

经营增效,种得好更卖得好。

“抓好家庭农场示范引领建设,小花生成了农民致富金果果。”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晓辉说,“我们县花生种植13万亩,年产量4万多吨,建立了专业化的花生快消品生产基地,各家庭农场合作社争先创新增效,一二三产融起来。”与此同时,随着徐州市年产10万吨鲁花花生油项目建成投产,花生在徐州被“吃干榨尽”,广大农民花生销路更广,种得好更卖得好。

产业兴旺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今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今年1—7月份,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创意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

广袤田畴,农业的生态底色更加鲜亮,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餐桌,成了乡亲们的增收底气。各地区依托各自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土产业,创响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名列省内前茅。

科技赋能,会种地变“慧”种地。

收获时节,硕果累累。在邳州,成片的番茄工厂里,一排排樱桃番茄挂满枝头。“以前是人工浇水施肥,现在全潮汐式供给养分,温控、水控、肥控设备一起发力,长得多、收得快、精准度高,省事又放心!”邳州金水杉农业负责人李鹏说。

一田双收,复合种植效益好。玉米和大豆即将进入收获期。“现在使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机,地里走一趟,所过之处,4行大豆和2行玉米就能精准播种,大豆、玉米两个过去有‘争地’矛盾的作物也能在一起和谐生长了。”金秋家庭农场农场主李长山正忙着给农机检修。今年,他种地方式升级,省钱更省力。

近年来,徐州农业机械装备不断提档升级,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79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2%,全市现有农机服务组织2403个,其中农机原值100万元以上的432个、农机合作社1097个、农机户1.5万户、农机维修网点147个、16万人从业农机服务,专业化农机服务主体队伍基本形成。2022年,全市农机化综合性服务收入达45亿元,农机服务有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力推动农业增产增效、群众增收致富。

新业态蓬勃发展

增收渠道更多元

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徐州市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发展产业、稳岗就业、推进创业、投资兴业,千方百计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

凝聚集体力量,向土地要收益。

9月中旬,铜山区刘集镇东梁村的美人指葡萄长势正好。走进村庄,果香弥漫。刘集镇党委书记张权利介绍,全镇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发展理念,2022年,全镇15个村因村施策,经营性收入超千万元;今年经济持续向好,上半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的村有7个,预计全年将有10个村突破百万元。“比如东梁村充分发挥本地土壤、气候优势,发展葡萄种植现代农业,带领全村种植设施葡萄600亩;欣兴村外出学习致富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多样经济作物,省定经济薄弱村蝶变为‘四季有果、月月来钱’的明星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80多万元;李庄村探索豆丹养殖百余亩,小小青虫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拓销路,新业态带火好日子。

走进睢宁县桃园镇魏洼村桑叶茶厂,乡亲们正热火朝天地忙活着。“我们给网店供货,过秤、封装有严格标准,发货季就是我们的收获季!”村民老张满面春风。

过去几年,村里的蚕桑产业日渐势衰,在村党支部书记杨猛看来,着实可惜。为了挖掘当地蚕桑养殖资源优势,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杨猛主动请缨由魏洼村承包了镇里的桑叶茶厂,引进先进桑叶茶制作工艺,为集体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不仅如此,养蚕户在蚕结茧之后,还能把剩余的桑叶和桑芽出售,每斤桑芽售价20元至30元,可为农户增加1000元左右的收入。

“只要干事创业的信念在、劲头在,乡村一定会一路美下去,富起来,强起来。”杨猛说。

甘薯是徐州一宝,如今连叶子也能卖钱。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袁起,为了研发出适合网上售卖的甘薯产品,建设甘薯精深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3条甘薯加工生产线。一款“甘薯饼”打开市场,年处理鲜食甘薯1万吨以上,带动周边种植特色甘薯1万余亩,年安排当地劳动力1300人次,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根网线,连通城乡,让分散的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畅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农产品网店3万余家,“触网”农产品200余种,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数十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百亿元。

鼓口袋更富脑袋

增收后劲更强劲

10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坚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致富本领。

丰县华山镇的苹果园里,“果树修剪施肥里面学问多多。”被网民称为“小苹果”的陈厚武一边修剪果枝一边讲解,他不仅会种苹果,还是教技术的老师。

“要想种果致富,必须得懂技术。”作为快手上知名的农民果业技术指导大V ,陈厚武把果园当课堂,搞起高素质农民培训。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涌现在广袤田野。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高素质农民为重点,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徐州实施以大中专毕业生入乡就业创业为重点的彭城新农人培育工程,目前已经吸引了1.2万人返乡下乡,今年上半年新增国家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9家。

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气质。

“早上或傍晚,村里的文化广场就特别热闹,村民都会来这里打打球、跳跳舞,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平时乡亲们遇到什么事都会商量着来,欢声笑语多了。”铜山区利国镇黄山村党总支书记厉功利说。

徐州着力推进文化铸魂,倡导村民自觉树立良好社会风气,鼓励家家户户立家规、传家训、美家风,通过宣传好人好事、道德标杆、美德善行,推进移风易俗,农村风气焕然一新。

“有了积分制,我们村房前屋后、小巷道路都干干净净。”邳州市碾庄镇碾庄村村民宋敏告诉记者,“每天只要把房前屋后的卫生拍照上传,就可以申请积分。积分可以换日用品,太合算了。前不久,村里组织鸡鸭禽舍专项整治,参与并配合整治的村民都可以增加积分。”通过“积分制”管理,全村干部群众被调动起来,整治人居环境成为全村人的共同行动。

今年以来,徐州市总结挖掘马庄经验内涵,加快推动先进经验成为普遍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统筹抓好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农民群众安全感稳定超过98%。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广大农民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记者 蔡思祥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