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总部经济蔚然成势
2023-07-18 10:29: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6月2日,江苏省发布《关于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徐州被赋予重任,着重引进培育新型工业化、枢纽产业、区域带动型等总部企业。

不管是2023年1月9日,兰德集团决定在徐州设立淮海经济圈总部,还是中通快递淮海经济区区域总部项目落地进入调试阶段,在各地纷纷发展总部经济的热潮下,徐州也正加速释放城市发展红利,吸引越来越多的总部企业来徐落户,跑出徐州总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未来。

总部经济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总部经济是指一些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而总部企业对城市的选择,也间接诠释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投资环境、人才基础和产业配套等因素在内的综合竞争力。

对于地方城市来讲,总部企业的落地会带动上下游配套生态建设,促进包括税收、就业、GDP等方面的增长,同时带动房地产、金融、物流、酒店、娱乐、零售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诸多红利。

以杭州为例,阿里巴巴的存在不仅推动了杭州电子商务、大数据、共享经济、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诸多行业的发展,更为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直接或间接创造了3300万个以上的新工作岗位,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杭州的“经济招牌”。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5076亿元,占GDP比重为27.1%。

将目光转回到徐州。发展总部经济,为徐州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一方面,金融投资、人才落户可以增加就业量以及拉动消费,另一方面,企业总部优势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总部经济能够促进所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0年,徐州市65家总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26亿元,税收贡献达118亿元,占全市年度税收总额比重达14%。从业人员近18万人,年新增就业2200人。总部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的贡献度还在持续提升。

截止到2020年,徐州共有包括徐工集团、卡特彼勒、恩华药业等在内的总部企业65家,其中中国500强企业有3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其中,制造业总部企业27家,是引领全市总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服务业总部企业25家,是推动总部企业后续发展的潜力担当。

在产业发展中显现总部之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第二个是“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总部经济能够促进所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发挥效力。

总部经济对产业链有着独特的牵引力。

一般总部企业在自身所属的行业内都处在重要位置,无论是在人才吸引还是金融聚集抑或是技术升级等方面,这些总部企业的向心力令人瞩目。

总部位于徐州的恩华药业,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龙头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上市企业。公司集中资源从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拥有国内最丰富的产品线,形成了公司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1月,恩华药业荣获“江苏省绿色工厂”称号;今年一季度,恩华药业研发支出4.95亿元;还建设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恩华药物研究院,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和省神经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拥有研究人员500余人。

绿色制造、科技研发、人才培育……恩华药业给全市医药企业起到示范作用,着力放大自身优势,通过自身影响力,加快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为徐州医药健康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作出了贡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家权也被徐州市委市政府授予“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家”称号。

总部经济也是稳链固链的着力点。

总部经济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地瓜经济”——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依然牢牢扎根在这片土壤里。只要有总部企业、龙头企业坐镇,产业链条的稳固性将大大增强。

总部企业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可吸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进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优势,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作为徐州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连续三年超千亿元,净利润增长8倍,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上升到第三位,连续34年保持国内工程机械第一位。2023年一季度,徐工集团以238.13亿元的优异成绩占徐州市上市公司合计营业收入的72%。此外,徐工还联合其他企业带动全市设计、制造、维保、租赁等关联企业5000余家,从业人员16万余人。徐工在为徐州“产业强市”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最鲜明的工业符号。

对于城市来说,总部经济带来的是产业、人才等要素叠加的利好效应,促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企业总部集聚,相当于将它们的“大脑”放在这里,能为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投资带来强大吸附力。

未来已来,徐州着重引培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的火热给徐州带来了人才、资金、技术与创新动力,也让徐州对于总部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明朗的期许。为此,徐州在《徐州市“十四五”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认定总部企业超过200家的发展目标。

今年6月,江苏省《关于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重磅发布,其中提到徐州要着重引进培育新型工业化、枢纽产业、区域带动型等总部企业。其中的“着重引进培育新型工业化、枢纽产业、区域带动型等总部企业”,这是省委省政府基于徐州的要素禀赋而对徐州予以的特殊期望。

总部经济的层次性十分鲜明,龙头企业总部多数聚集于北上广等超大城市;部分国内大型企业总部或其分支机构则聚集在长沙、苏州、合肥等一二线城市。

差异化竞争已成为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共识。例如,南京着重引进培育大型企业的综合型、区域型总部和研发、科技创新中心,苏州着重引进培育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总部企业,连云港着重引进培育海洋经济、港口物流、检验检测等总部企业。

留给徐州的,是朝向发展新型工业化细分领域和枢纽产业、区域性总部经济的道路。这个定位,是根据徐州实际的区位条件制定的。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徐州与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日趋紧密,为着重引进培育新型工业化、枢纽产业、区域带动型等总部企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共同推进的工业化、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统一的工业化、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发力的工业化、是开放合作与安全自主统筹兼顾的工业化。发展新型工业化恰恰与徐州推动传统产业“重转轻”,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相耦合。

发展枢纽产业、区域性总部经济,铁路货运中心、铁水联运中心、“徐州号”中欧班列都是徐州的底气。依托这些平台,徐州吸引物流服务、对外贸易、航运服务等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聚,打造枢纽型总部集聚区。

中通快递淮海经济区区域总部项目就是徐州发展物流枢纽产业的典型。项目投入使用后,这里将成为辐射整个淮海经济区的智能化仓配物流新基地,辐射苏鲁豫皖4省20个地级市的30余个县(市、区)。“与各中心连接的网络班车数量将大幅增加,这也意味着部分中通快件不必再经由淮安中转,时效至少提升5—6小时。”分管物流业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成一个,繁荣一片。总部经济,作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将在徐州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