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让传统文化在徐州现代化进程中大放异彩
2023-06-24 08:58: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张瑾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汉文化发源地,扼守南北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元的文化交融,造就了南秀北雄、楚韵汉风的城市特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徐州优势独特,责无旁贷。

端午节里的徐州,粽叶飘香,国潮风行。在烟火气中、在贯穿市中心的南北历史文化轴上、在市民身边的古节俗里,我们一起追溯节日源流,探寻当代价值,凝聚前行力量。

6月21日下午,在徐州南北历史文化轴的中端、户部山崔焘故居墨缘阁内,一场关于徐州文脉保护传承的专家座谈会,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中,在历史与当下的对接中,精彩开展。

浪花飞溅,鼓声阵阵,6月22日端午节上午,在云龙区大龙湖,在贾汪区潘安湖,两场端午节龙舟赛活动,在满满的节日“仪式感”中,彰显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跻身“世界级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里的徐州,粽叶飘香,国潮风行,人们在“我们的节日”中沉浸式体验昂扬向上、唯美浪漫的文化特质,传承传统文化,探寻时代价值。

端午雅集:

文化传承在烟火气中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在我市文化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6月21日下午,徐州知名文化学者做客户部山崔焘故居,与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管理中心、户部山明清建筑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雅集座谈,进行了一场关于徐州文脉历史肌理与当代发展的深度探讨。

此次座谈会也是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城市会客厅·南山思享会”的第二场活动。户部山古称南山,设于户部山的南山思享会,旨在以持续的常态化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户部山作为城市会客厅的功能,打造徐州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思想碰撞和交流的阵地。

以“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为话题,此次端午节文化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百姓身边的日常视角切入,阐述了文脉保护传承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徐州市政府参事赵明奇用流动而包容的河流来形容文脉:“人们总会提到‘血脉长河’这个词,涉及到文化,那也是一条河。河有主流与支流,徐州的历史文化发展到今天,也是一条河流。”

徐州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便利的交通,在这样的条件下,黄河体系、长江体系文化在徐州产生碰撞,兼收南北文化,孕育了汉文化的基础。赵明奇说:“徐州文脉这条河,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有漩涡,有波浪,也有汹涌波涛。历史上的徐州经历过多次兵燹水灾,但徐州的文化从来没有断过。徐州的文化具有完整性,也具有典型性、多元性,兼容了南北文化各个单元的长处。南北兼收的文化,从徐州的非遗项目中可见一斑。”

户部山是多种文化的绵延叠加之地,如何更好地赓续千年文脉,激荡城市文脉?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薛以伟从城市文脉的两个重要载体“古籍”和“古建筑”上,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要义。

“书籍是文化、思想、学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文脉的历史积淀。户部山古建筑群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其上附着了代代传承的百姓记忆和烟火气。”薛以伟提议,“文脉的传承需要打响名片,户部山的历史故事非常多,可以编撰户部山文脉的专题丛书,用通俗的语言讲好这里的历史故事,让文脉故事更好地赓续传承。”

文脉作为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智慧结晶,烙印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徐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照建认为,文脉传承首先要把城市独有的文化“符号”做大:“户部山上的戏马台,与徐州颇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项羽有着很深的渊源,西楚霸王的故事流传至今。”

刘照建认为西楚霸王的“霸”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古人形容文采过人,常以‘文采必霸 ’来体现。‘霸王’二字自带流量,也很‘徐州’,跟徐州人敢作敢为的精神相一致。户部山可以围绕‘霸’字,将项羽的文化符号放大。”

城市更新:

文脉赓续在中轴线上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契机。端午节历经千年沧桑,其生命力和价值所在,是延绵不断的习俗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民族认同。

徐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文化发源地,文脉绵长,文气浓郁,文运昌盛。端午节中的徐州,从徐州博物馆至户部山至彭城广场,在贯穿市中心的南北历史文化轴的核心段上,传统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绽放光彩。

制作“粽子不倒翁”、缝制香包,6月22日上午,徐州博物馆举办了博物馆科技研学实验室“重五符艾虎 端阳作龙头 ”——端午节青少年特别体验活动,通过民俗+科技的形式,给青少年留下别有趣味的端午节回忆。

课堂上,徐州博物馆青少年科技研学志愿者姜璐介绍了不倒翁的力学原理后,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制作起来。“粽子不倒翁”由装进玻璃弹珠的两个半球为托底,再在外面包上锥形的彩纸,画上眉眼,一个“不倒翁粽子”便大致完成。在之后的舞龙头制作中,同学们按照老师备好的材料,依序将龙的头部、牙齿、背部等各种造型卡组装完成舞龙头模型。

“科技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活动中,既要让孩子们学习端午节的文化,还要让他们学到科学知识,将传统文化、物质科学、人文美学充分结合。”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杜益华介绍。

端午节中的彭城广场,不时有一两位汉服爱好者衣袂飘飞地行走在着装时尚的人群中,神态从容而自信。随着近年徐州“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品牌的打响,传统文化对生活的深入渗透,无不体现于衣食购娱中。

彭城广场作为老城区的商业中心,节日里来此购物的人群川流不息。就在中心商圈的地下,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于6月8日提档升级恢复开馆的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增加了80余件从城下城出土的文物,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在原址讲述自己的故事。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集体记忆,续写着城市的编年史。在近年的城市建设中,徐州以城市生态环境优化为前提,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保持城市特色风貌,延续历史文化传承,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在文脉保护和城市更新中并行不悖,双轮驱动,城下城遗址博物馆的遗址保护和场馆建设,在城市的“心脏”为世人认识徐州的历史与现代创造了“一眼望千年”的生动场景。

在遗址博物馆之上的彭城广场,设置有7处徐州历史节点的文化景观:东夷曙光、彭城崛起、禹分九州、老子隐沛、孔子观洪、刘邦兴汉、苏轼抗洪。它们以时间为序,创新展示了徐州5000年的历史文化脉络。“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7个历史故事有人讲给你听。”为外地朋友做向导的孙先生热心地向周围的游客介绍。

立足徐州文化资源,擦亮城市文化“金字招牌”,徐州在城市更新的规划和建设中,努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更为强劲的文化力量。

非遗盛会:

文明延展在古节俗里

龙舟竞渡,劈波斩浪。端午节这天上午,激越的赛龙舟鼓点密集响起,从大龙湖地铁站下车的陈先生边走边通过手机视频与朋友分享:“你看看,多些人啵,热闹极了。”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云龙区委区政府、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徐州市首届“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文化大集”暨“乘风破浪”2023徐州市端午大龙湖龙舟赛,还举办了舞龙狮、包粽子、汉服秀、民间艺术线下市集等活动。

碧波荡漾,活力昂扬。同一天的另一场龙舟赛在贾汪区潘安湖神农码头开展,300米赛道上,12支龙舟队伍挥桨逐浪。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的潘安湖龙舟赛,充分发掘潘安湖自然水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战略,节庆品牌逐渐打响。

龙舟赛搭台,农文旅体唱戏,参赛的乡镇街道不失时机地推广自己家乡的“土特产”,还有非遗市集、百味粽宴、香囊祈福等活动,带热了经济,扩大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徐州,传承着丰富多彩、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端午民俗。端午节的民俗随着历史不断演变,文化底蕴始终不变。

“端午节,在美丽的大龙湖举办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活动。我们在寻根,在传承,寻的是中华民族的根,传的是中华民族的魂。这个根是智慧的源起,这个魂是满满的家国情怀。”为大龙湖龙舟赛组织暖场节目的徐州汉服活动推广者李洪莲在活动结束后说。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的儿歌声中,参加汉王镇紫山艺术村“端午雅集”的人们身着汉服,包粽子、挂菖蒲、插艾蒿、点雄黄、制香囊,以传统且时尚的方式追思爱国先贤。汉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文姣感慨,“传承人文力量,涵养家国情怀,让我们更加文化自信。”

传统节日是一代代人由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创造出的岁月陈酿,传统习俗穿越时空,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激起巨大回响。

端午节清晨,在早市买艾叶的市民为数不少,这其中就有徐州民俗专家李世明。他介绍:“端午节在宋代又叫天中节。以山东、徐州一带为背景的《水浒传》第110回中说:正值五月五日天中节,宋江教宋清大排筵席。由此看来,徐州地区自古端午节的风俗就颇有特色,活动很丰富。”

李世明老师一家三代同堂,吃粽子、煮鸡蛋是家中端午节中的必备食物:“过什么节,吃什么食物,都有讲究。我家在端午节会提前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满屋都是粽叶香味。过去,徐州人包粽子主要用南湖、三官庙、北望等河塘边盛产的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现在粽子的口味比较多样化了。”

端午节在过去是民间巧姑娘做香包显身手的时候。徐州香包省级非遗传承人井秋红为今年的端午节早早设计了新款香包,一套四枚的“山海有鱼”:“传统工艺也要创新。这套香包以《山海经》中四种神鱼为造型,做成粽形,颜色以素雅清新的绿色为基调,雅俗共赏,很受顾客喜爱。”

把传统文化种子播撒在人们心田。端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正在文化传承发展的推动下,历久弥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暖符号。

标签:徐州;文脉;传承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