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汉代文物亮相小学生课程教材
2023-01-31 11:15: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内页文物介绍。

近日,由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陈钊撰写的徐州汉代玉器介绍,被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文物之美——走进博物馆实践课程》一书,应用于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课程教材。

此书编撰过程中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50多位文博工作者,推荐各自博物馆中的精品文物。全书图文并茂,知识丰富。陈钊介绍,收入课本的文字要求精准凝练,不能有歧义,且通俗易懂。此文前后修改了数十遍,还专门请教了徐州博物馆名誉馆长李银德,帮助逐字逐句把关,保证文章内容的正确性。

被收入实践课程的这篇文章,介绍了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的玉璜、骆驼山组玉佩的文化背景、发展演变、实际用途等。在介绍璜形玉器前,陈钊讲述了西周“渭水钓璜”的故事:传说姜太公渭水之滨垂钓时,钓上来一条红色鲤鱼,在鱼腹中发现一块玉璜,上面刻着9个篆字,意思是“周文王将受命成为天子,你应该辅佐他”。于是,姜太公坚持垂钓,果然等到了周文王来请,“钓璜”也就成为臣遇明主、君得贤相的代名词。

璜为弧片状的玉器,《新华词典》中对“璜”的定义是“半璧形的玉”。在中国文化中多认为璜是对彩虹的模仿,甲骨文“虹”字就是用两条弧线连接两端,与璜的形状相似。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双龙玉佩,是玉雕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玉璜是构成组玉佩的主要配件,陈钊以徐州骆驼山汉墓出土的组玉佩为例,介绍了这一西汉初期由11件玉器组成的汉代珍宝,强调佩戴这件组玉佩的人在行走时,由于玉器间的轻微撞击而发出节奏,需要时时注意调整步伐的缓急、合乎礼仪的标准。

汉代以后,佩玉的行为在社会中流行范围逐渐变小,现代人只能在各类博物馆才能见到。曾经做过博物馆讲解员、深谙观众心理的陈钊在文中安排了一个设问:“为什么博物馆里的玉璜展出时多是弧度向上?因为我们无法确知其古代使用时的状态,而弧度向上的陈列方式,更多的是考虑到文物的安全。”

“让文明之光照亮前行的路,是‘文物之美’这套课程的主旨。”陈钊说,“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文物中承载的中华文化始终滋养着我们。挖掘文物价值,讲好徐州的汉文化故事,是我的责任和追求,也期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把更多徐州大美文物写进教材中,种到学子们的心里。”(记者 张瑾)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