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3-01-29 14:05: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王春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2年,徐州加快打造区域科创中心、着力培育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走深走实,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创新发展黄金期。

招才引智

“人才链”向专业化转变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聚焦企业,人才支撑力不断凸显。

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徐州汽车电源控制器龙头企业云意电气引进了天津大学谢辉团队攻关汽车风扇电机关键难题,目前已送大众乘用车、宇通客车测试,预计5年内该项目将带来10亿元销售收入。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江苏天沃重工引进中科院贾均红团队,填补了国内高端机制砂装备耐磨延寿技术空白,引领机制砂行业发展,帮助天沃重工站稳机制砂行业的头把交椅。

一个个案例印证了“人才聚,产业兴”,招才引智“协奏曲”正在彭城大地奏响——

丰县“凤城英才计划”升级,累计招引领军人才87人、专门人才726人、大学毕业生8954人。“凤城英才杯”国际创业大赛,总投资额6500万元、8个项目签约落地;

沛县成功组建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选派7名业务骨干来沛挂职,推动科技镇长团后方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与沛县产业深度融合。

邳州举办“名企校园行”“千名学子看邳州”等活动,与十余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半导体产业链集聚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51人,其中本土入选25人;

……

为打造人才汇聚“强磁场”,徐州确立了“三步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30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20万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人才强市,在关键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行业领跑;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才强市,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打造载体

“创新链”向高层次迈进

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是个绕不过的坎儿。

为此徐州制定《全市科创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全市科创平台建设工程2022年工作要点》等政策,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科产城融合示范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地。

以创新链之强托举产业链之优,徐州“创新链”向高层次迈进,更多“千里马”在徐州创新创业、竞相奔腾。仅徐州高新区已累计建成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6个、企业研发机构240余家。

科创平台是人才的“吸铁石”、企业的“孵化器”。目前,徐州建成全国行业唯一的省级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5个。

一个个创新平台“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平台建设与产业发展越发紧密。新的一年,徐州将聚焦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政策、产业、技术、人才五个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全面提升徐州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

补链强链

“产业链”向高效能发力

在徐州拔地而起的不只有摩天大厦,更有茁壮成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落地一个大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打造一片产业集群。

长城汽车(邳州)核心零部件项目作为新能源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的百亿级龙头项目、“链主”项目,落地后“呼朋唤友”,带动了上游为长城汽车做配件的曼德电子、蜂巢易创、精诚工科3家公司落户邳州。

新凤鸣是化纤行业的领跑者,依托新凤鸣,新沂市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高端纺织产业园,吸引下游企业入驻,打造高端服饰家纺等上下游协同全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相互联动、产能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越来越普遍的同时,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与发展规划随之而生——

加快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聚力打造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4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3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

到2025年,力争形成3000亿级创新产业集群1个、2000亿级创新产业集群1个、1000亿级创新产业集群4个、500亿级创新产业集群4个。

面对既定目标,徐州聚焦创新“策源”布局产业链强链补链。在2022中国徐州第二十五届投资洽谈会上,优选“343”创新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43个项目进行现场集中签约,先导半导体、太一光伏、国晟能源……一批批在产业链内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链主企业纷至沓来,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更多优势企业来徐投资发展。

聚集资本

“资金链”向高质量聚合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科技创新的实现更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投入。

稳住企业“资金链”,徐州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以财政资金精准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产业创新链,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给予优惠利率贷款支持。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红利,2022年全市累计减免返还税费162.4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125.2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门槛、低成本信贷支持,推出“富民创业贷”“小微贷”“苏科贷”等普惠金融政银合作产品;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动态管理机制,推动融资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全力构建区域全覆盖、响应无延时的金融服务网,下沉优势资源,精准金融服务,担保业务涉及徐州市11个区域,实现了对徐州市县(市、区)的业务全覆盖。

资金不仅稳住了企业,同时反哺人才。徐州在苏北率先设立3.7亿元的“彭城英才”创业基金,推出“徐才贷”等金融产品,发放“人才贷”3.29亿元;新建成人才公寓3046套,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1977套,销售人才房1071套,人才获得感显著增强。

通过人才带动技术、技术推动产业、产业吸引资本、以资本反哺人才,“四链合一”,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作用,创新矩阵迅速起势,奏响徐州高质量发展强音。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