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娇山湖。通讯员 郑舟 摄
本报记者 吴云
秋风起兮白云飞。贾汪区大蒋门矿区的山坡上,绿草如茵,美丽的格桑花随风摇曳。这是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今年春天以来“边开采、边覆绿”的绿化成果。目前总治理面积完成66614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80亩,种植各类树苗20万多株。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美丽徐州的建设进程中已成为共识,铺就了绿色发展的底色。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徐州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不停地探索前行,在古老的彭城大地绘出新画卷、奏出新乐章。
守绿:守住徐州发展底色
最近,在睢宁建筑市场上,一种用秸秆灰渣制作出来的青砖结实美观,很受用户喜爱。这可是一批“有故事”的青砖,它的原料是睢宁县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从邳州追回来的非法填埋物。灰渣“变废为宝”,实现了循环利用,守住了蓝天碧水。
事情要从4月3日说起,睢宁县收到了一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交办单》,迅速启动对“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灰渣被无处理资质单位倾倒”信访调查机制,1800吨灰渣被运回厂区进行规范贮存。为了给这些灰渣找到合适的去处,睢宁生态环境局联系到具备相应资质与技术的睢宁同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两家于7月初签订了处置合同。
“别人眼中的‘废物’,在我们这就是生产原料,就是‘宝’啊。”睢宁同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王锦东高兴地说。
守住了企业生产“含绿量”,就是守住了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十年来,徐州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两端发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市大力开展五大行业布局优化、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8月,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对企业3号机组开展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同步实施其他节能、增效等改造,机组效率大幅提升,每年节约标煤6万余吨,年收益约4400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7万吨。
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至0.31吨标准煤/万元;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77.24%下降到2021年的58.3%;单位GDP水耗由2012年的94.36立方米/万元下降至2021年的48.36立方米/万元,下降48.7%。
洁净、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今年4月20日,徐州工业园区内,吉麦新能源汽车首款车型首发下线,开启了徐州新能源乘用车制造新纪元。
截至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中新能源产业企业数量达到102家,实现产值339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8万辆;规上风电、太阳能企业达到33家,风力发电量21.9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6.3亿千瓦时,均较往年大幅提升。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通过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试点城市验收。
记者从徐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徐州已经全面完成“无废城市”试点方案提出的49项指标、72项任务和75项工程,实现了固体废物的大幅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利用和安全有效处置。
增绿:添得徐州满城青碧
“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废的草地,建成主题公园以后,既美观又实用,住在附近的市民一出家门就走进了公园。”正在泉山区金山东路和文华路交叉口“双拥”主题公园里散步的市民赵敏赞不绝口。
这个口袋公园是泉山区人大常委会“票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面积约2500平方米。近日,江苏省住建厅启动“江苏省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网络评选活动,泉山区创新“园林+”思路打造口袋公园入选全省优秀项目。
老龙潭、民富园、恒大滨河……2022年,徐州新建这样的口袋公园10座。
从大刀阔斧的生态修复到方寸之美的精心构建,十年来,徐州的绿色一直在不停地延伸、扩展,成就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誉。
数据看变化:2021年,全市完成绿化造林11.08万亩,森林覆盖面积349.6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7.8%,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7749公顷,较2012年增长22.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12年的42.2%提高至4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55平方米,较2012年增加1.45平方米;“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半径达到90.8%……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满城青绿,来自林业人的久久为功。
“我们探索了‘在图上找空间、到脚下挖潜力’的成功范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绿化处处长李全胜介绍说,林业上有个专业术语叫“拾隙地”。为了将除耕地之外的其他土地全部搜集出来,他们拿着图纸到实地一点点对照寻找,将公路边、小河边、沟渠边、山脚下的闲置地翻了个遍。
“拾”到的这些土地,很多都是机器无法到达的地方,只能靠人工种植,工人通过肩扛、手提把土壤背上去,并在较陡的坡面和沟坡上垒出一个个半月形的“鱼鳞坑”,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2020年至2021年,徐州通过“拾隙地”,共“拾”到约10万亩土地,并根据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绿化。
满城青绿,来自生态修复的长期投入。
秋日的九里湖碧波荡漾、群鸟纷飞。这里原本是一片采煤塌陷地,从2006年开始,徐州累计投入3.36亿元,完成了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建设。2017年,九里湖成为徐州市首个获批的国家湿地公园。今年,有着“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现身九里湖,成为徐州生态修复成果的最好印证。
截至2021年底,徐州市已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26.64万亩,治理率为62.9%。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顺利收官,“五年计划”紧随其后列上日程,共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五大类84项,总投资约224.8亿元。随着今年年初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徐州已经建成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用绿:『颜值』带来经济『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满目青绿之间,徐州逐步实现从“生态美”到“生态富”、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的转换。
国庆节过后,丰县坪鑫羊肚菌种植家庭农场主张顶峰就要准备种植羊肚菌了。今年,他通过搭建遮阳棚和小工棚,成功开展了近70亩的林下种植,节约了数十万元的大棚投资。他种植的羊肚菌每亩产量达1000斤左右,远销福建、东北。每年羊肚菌刚冒出头儿,客户就来订购了。
徐州林下经济种类繁多。有种植花生、山芋、大豆的“林粮模式”,种植菠菜、胡萝卜的“林菜模式”,种植猴头菇、海鲜菇的“林菌模式”,还有金蝉、生态鸭、鸡、羊等灵活多样的林下养殖,农民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全市高效林下复合经营面积已经达到100万亩左右。咱们是江苏规模最大、农民参与程度最高的!”李全胜内心满满的自豪。
绿色森林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在徐州方兴未艾。食用森产品采摘、桃花节、梨花节、苹果节等聚集大量人气,邳州银杏观光园、博览园吸引大批游客,湿地旅游渐成气候,实现造林绿化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共赢。
2021年,徐州林业GDP增长到 770亿元左右,全省最高。
金秋九月,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草木繁盛,坐落于景区内的“王秀英香包工作室”淡香氤氲。来到这里的游客,总会不忘买一款“真棒香包”。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从采煤塌陷地变身4A风景区后,旅游产业成为潘安湖、贾汪区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富强优势。农家乐、民俗店、休闲农居等旅游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丰厚收入,点“绿”成金在这里成为现实。
企业变“绿”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1年10月底,位于徐州经开区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领到了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GCL颗粒硅产品碳足迹证书》,证明该公司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大幅刷新了德国瓦克公司创造的57.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记录。
“这是中国颗粒硅领域在国际上获取的首张‘碳足迹身份证’!”中能硅业公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与品质部总监郭晓辉介绍说,能耗降低,让产品更具竞争力。最近,他们与苏州中康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45840吨的硅料购销合作协议,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测算,采购总额达140.82亿元。未来,他们还将向法国市场进军。
活绿:创新注入发展动力
8月,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安然山郊野公园主体工程完工,青山碧水,繁花点缀,湖心岛、环湖跑道和红色广场已经显现出市民期待的模样。这里曾经是一个满目疮痍的采石宕口,现在成为徐州废弃矿山采取市场化方式修建的首座公园。
“徐州的矿山修复体量大、投资大,在全国都是一道‘难题’。”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共留下了400多座废弃矿山,遗留的“生态疮疤”足有3.4万亩,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不行。要实现徐州矿山修复的质变,必须要走一条创新的徐州之路。于是,30个废弃矿山于2020年开始采取市场化方式。
这十年,徐州在呵护绿水青山、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创新,全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为绿色徐州注入动力与活力。
2018年起,徐州开始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赔多少,怎么赔?在贾汪区小新庄渡口,600棵今年春天种下的树苗给出了崭新的答案。这是徐州首个“生态替代修复林”。起因是江苏金迪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直接将VOCs排放至空气中,经评估,修复治理成本约为12.02万元。因对空气质量的损害无法进行直接修复,该公司愿以生态复绿的方式替代修复受损的空气环境质量。
然而,评估难、评估贵一直是制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瓶颈。今年6月,《徐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创新性地构建“1+7”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体系规范全周期操作流程,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方案还试点实施简易评估程序,建立损害赔偿专家库,对事实清楚、损害程度小的案件,由行政部门与赔偿义务人共同委托专家出具评估意见,从而大幅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2022年7月29日,《徐州市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获得批准,徐州和宿迁首次开展跨行政区域立法协作,唱好“双城记”,共护一湖碧水。
2022年8月30日,国内最小直径盾构机“奎河力行号”在奎河两岸穿梭一年两个月后,将全长3.99公里的奎河上段截污主干管隧道顺利贯通,助力奎河逐步完成“黑脏臭”到“清如许”的华丽蜕变。
……
在“双碳”目标下,徐州又开始新的“碳”索,奔赴青绿之约,让彭城山川绿起来、人民生活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