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培育创新产业集群, 徐州如何答卷?
2022-09-23 11:01: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王春莹

产业集群是推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近段时间以来,市委书记宋乐伟先后主持召开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座谈会、新型能源和双碳产业发展座谈会、集成电路与ICT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座谈会,聚焦产业实际,破解瓶颈问题,实现更好发展。

连续召开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充分彰显了徐州建设产业强市的坚定决心和满满信心。记者梳理发现,座谈会参会人员以相关产业的企业家、专家为主,大家结合企业实际和研究领域,讲问题、说建议、话未来,为徐州产业发展把脉献策。

基础再夯实

产业发展韧性越来越强

5月逐步恢复、6月加速回升、7月稳定向好,进入8月,同比、环比均实现较快增长,多项指标增速为年内新高……今年以来,徐州经济走出了“V”型反转曲线,韧性显现。

产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在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的背景下,几场座谈会上,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徐州下一阶段工作明确了目标。

在新型能源和双碳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宋乐伟指出要聚焦重点领域,明确主攻方向。

徐州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加速向“新”转型。统筹头部企业、市场应用、技术支撑等关键要素,发挥前端应用市场的先发优势,加快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产业。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型能源和双碳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4.5%。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6%。形成了以协鑫集团、徐工汽车、徐矿集团、大屯煤电、华辰变压器等为龙头的企业集群。

集群的确立意味着特定地理范围内将形成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这也倒逼相关优势产业充分认清形势,强化危机意识,为建设产业强市打牢基础。

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宋乐伟强调要放眼全球、开拓思路,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梯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腾出发展空间,着眼长远注重战略留白。

作为徐州本土成长起来的支柱产业,工程机械“有高原有高峰”的同时,更要推动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潮中抢占发展制高点,将工程机械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持续擦亮工程机械之都名片。

徐州有基础有底子,眼下,几大产业“版图”愈发清晰、精准,护航经济“稳稳前行”。站在新的历史关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势在必行,一刻不停,敢为善为、务实落实,始终以实干创实绩、以实绩论英雄。

强产业支撑

动能转换速度越来越快

9月16日召开的设区市市委书记座谈会上,宋乐伟在发言中提到,徐州将聚力聚焦做强产业支撑,抢抓时机提振内外需求,守牢底线抓好风险防范,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敢为善为、务实落实,铆足干劲抢时间、赶进度,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在全省“勇挑大梁”中展现徐州担当,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做强产业支撑,不仅要前瞻布局规划、完善招商引资、调度项目推进,更要加快塑造产业新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如何适应发展新形势,探索出一条高标准高效率的项目建设之路?

企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多管齐下,一栋栋、一处处在建厂房和产业集聚区书写了答案。

“双碳”新赛道加速奔跑,立足徐州实际,龙头企业率先行动。徐工集团、协鑫集团将共同发起设立规模达2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母基金,共同搭建新能源产业集群。

上半年,全市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光伏产业链企业共有45家,完成产值172.85亿元。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氢能利用等领域持续发力。

在数字经济的蓝海中,徐州产业发展“腾云而上”。承载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到2024年,全市将累计实施“智改数转”制造业企业总数突破5000家,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

一个个大项目、一条条产业链的落地构建细分领域突破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热烈庆祝普达特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首台设备出货!”今年6月,企业方负责人牛耀鼎发出了这条朋友圈,并表达了对项目服务专班成员的由衷感谢,“从签约开始,园区工作人员就在为项目跑前跑后,因此我们才能仅用4个月就实现了首台设备的下线!”

企业持续发力的同时,政府对于企业的服务不是简单停留在“你来说,我来办”的基础层面,而是朝纵深化方向发展。针对创新产业集群,“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联盟+一个创新体系+一套要素支撑”模式营造了良好生态,推动政产学研金有机衔接、高效协同,有力保障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外引+内育”深挖大院大所科技“金矿”,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外徐州与上海交大、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建医疗3D打印技术研发中心、胶囊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等项目;对内以与中国矿大为代表的驻徐院校协同创新,2021年以来,校城共建了人工智能研究院、职业健康研究院、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可以预见,企业、人才、高校院所等创新元素正在徐州这片热土上蓬勃发展、蓄势腾飞。

结构再优化

做强做优做大“徐州造”

9月14日,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 这份方案,对徐州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作出了优化,向着做强做优做大迈出了坚实步伐。

徐州“十四五”规划早已提出打造“6+4+N”先进制造业体系,体系与集群到底有何不同?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创新资源汇聚,是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路径。

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就是大力提升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和能级,持续壮大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等新兴创新产业集群;全力推动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优势”“新兴”“特色”几个关键词,描绘出徐州追求质量效益的发展路径。城市产业空间,多层次更深度地生长,一幅全新图景徐徐展开。

SATOL生命科技园总投资23亿元,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园区集“生、医、工、信、养”为一体;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徐州高新区安全科技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发起成立徐州应急产业联合会,构建产业联盟,促进企业“抱团取暖”……

这些只是庞大集群中一个个缩影。产业细分领域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还将推动集成电路与ICT产业与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医药健康等产业相互赋能、加快融合。

产业集群的关联效应就像块根作物一样,通过分化、膨胀和生长,产生加倍的经济效益。

徐州正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既定目标变成发展现实。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